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自觉传播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毛泽东把这一理论中国化,创立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后来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发展和完善了这一民族理论。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 毛泽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包括毛泽东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关于什么是民族、民族斗争的实质等基本理论;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发展繁荣等一系列理论和政策;包括毛泽东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的关于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少数民族的特点和特殊性、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等一系列民族工作原则和方法。这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开创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调要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统一起来[9]362,强调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拨乱反正,重申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改革开放这一全新的环境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强调解决民族问题要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我们的民族政策是正确的,是真正的民族平等”[9]362,是“真正立足于民族平等”[9]246;解决民族问题要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9]257强调“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0];强调解决民族问题要全面实现民族发展,强调“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指少数民族地区—引者注)发展起来。”[9]247“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9]246“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9]247;强调解决民族问题要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9]364。 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阶段。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战略途径,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中,贯彻党的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把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作为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并确定了新时期民族工作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任务。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战略和途径,就是把中央提出并实施的四大发展战略①与民族地区发展相联系促进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此外,对一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做出了科学阐释,如科学阐明民族问题涵义,科学阐明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属性,系统总结党的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十个方面,等。 在新世纪新阶段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过程中,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11]4;“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11]7;“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11]9;要不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11]7;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1]17,等。特别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2005年5月全面总结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论体系,这是理论上的发展和完善。 总而言之,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把中国化推向新阶段;此后,党中央不断丰富、发展、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