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税草 税草自唐始于太宗,“贞观中,初税草以给诸闲,而驿马有牧田”(48)。至开元年间,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财政收入,《唐大诏令集》中“内庄宅使巡官及人户等,应欠大中十四年已前至咸通八年已前诸色钱六万二千三百八十贯三百文、斛一十万三千七十四石九斗、丝二十二万七千五百八两、麻二千四百七十斤、草二十六万五千八百五十五束,念其累岁不稔,人户贫穷,徒有鞭笞,终难征纳,并宜放免”(49)。 唐、宋、金、西夏的文献中基本上是计亩税草。唐长庆年间,元稹为同州刺史,地税在同州是每亩九升五合,草四分,而职田的地租亩收三斗,草三束。《当州京官及州县官职田公廨田并州使官田驿田等》中载:“臣当州百姓田地,每亩只税粟九升五合,草四分,地头榷酒钱共出二十一文已下。其诸色职田,每亩约税粟三斗,草三束,脚钱一百二十文。”(50)宋政和五年(1115)十一月,提举熙河兰湟路弓箭手何灌申:“汉人买田常多,比缘打量,其人亦不自安,首陈已及一千余顷。若招弓箭手,即可得五百人;若纳租税,每亩三斗五升、草二束,一岁间亦可得米三万五千石、草二十万束。”(51)金朝规定,秋税除了粮食税外,还纳“秸”。“金制,官地输租,私田输税。租之制不传,大率分田之等为九而差次之。夏税亩取三合,秋税亩取五升,又纳秸一束,束十又五斤。”(52)“秸”即庄稼的秸秆,税额为每亩纳秸秆一束,每束15斤。西夏税草的征收以土地为依据,履亩计算。史金波先生所译租税文书中黑水城地区每亩税草一束,与《天盛律令》规定有所区别:“税户家主自己所属地上冬草、条椽等以外,一顷五十亩一幅地,麦草七束、粟草三十束,束围四尺五寸,束内以麦糠三斛入其中。”“诸税户家主除冬草、蓬子、夏蒡等以外,其余种种草一律一亩当纳五尺围一束,十五亩四尺束围之蒲苇、柳条、梦萝等一律当纳一束。前述二种束围当为五寸围头,当自整绳中减之。”(53)麦草一顷五十亩纳七束,粟草三十束,束围四尺五寸;蒲苇、柳条、梦萝等十五亩纳一束,束围四尺;其余种种草每亩纳一束,束围五尺。也就是每亩交纳麦草0.05束,粟草0.2束,蒲苇、柳条、梦萝约0.07束,其余草1束。 束的西夏文在类似的内容中常被译为“捆”,西夏人翻译的汉文典籍《类林》中以该西夏字来对应“束”,为“稿草一束”(54)。刘进宝先生考证了“束”。他说西北地区,在夏收时节,将小麦捆为一捆一捆,每十捆,再拢为一拢,将其中八捆以金字塔型立起,两捆作为盖子盖在上面,这样既可以防雨,又可以防潮。待晒干农闲时,将其拉到场上碾草打粮。本句的“捆”,实际上就是“束”,因为这类量词原本都是动词的借用,现代汉语动词用的是“捆”而不是“束”,所以量词当然也跟着用“捆”(55)。围与束的西夏文在《同音》中搭配成一个词组,(56)《同音研究》汉译为“械索”(57)。上文“束围四尺五寸”“前述二种束围当为五寸围头”,指的是捆绳的长度,原译文为“捆绳四尺五寸”“前述二种捆绳当为五寸捆头”,其实就是束的周长“围”。“围”作为量词讲,是说两只胳膊合拢起来的长度,人们在捆麦、粟时,并不需要专门的绳子,而是用两手直接把麦或者粟的两头接在一起,起到绳子的作用,捆的过程会有一个两手合抱的动作,所以“围”这个动作逐渐发展成为了量词。 税草的束围须按照规定的标准捆扎,以方便计量,由专人定期检察,如有不合格,则相关司吏受罚,“五十日一番当计量,捆不如式,则几多不如式者由草库局分人偿之。未受贿则有官罚马一,庶人十三杖,受贿则以枉法贪赃罪判断。又夫役小监等敛草时,亦当验之,未足则当使未足数分明。库检校及局分人等有何虚枉处,偿草承罪法当与前所示相同”(58)。《唐令拾遗》中束围的大小为三尺,“诸象日给稿六围,马、驼、牛各一围,羊十一各一围(每围以三尺为限),蜀马与骡各八分其围,骡四分其围,乳驹乳犊五共一围,青刍倍之”(59)。阿斯塔那506号墓《唐上元二年(761年)蒲昌县界长行小作具收支饲草数请处分状》中饲草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每束三尺三围,中等每束三尺一围,下等每束二尺八围。(60)《天圣令》中大者径一尺四寸,小者径四寸,围是一束草的周长,而径是一束草的直径,“修营窖草,皆取干者,然后缚稕。大者径一尺四寸,小者径四寸。其边远无稿之处,任取杂草堪久贮者充之。若随便出给,不入仓窖者,勿课仓窖调度”(61)。束围的大小因草的不同、用途不同而有所差异,这点无论在西夏还是唐都是相似的。唐令中的饲草以稿草为标准放支,阿斯塔纳出土文书中的饲草有粟草、准草等,《天圣令》中窖草用来防潮,铺在窖底,以大稕为层,小稕揜缝。西夏的蒲苇、柳条、梦萝、粟草、麦草等其余种种草捆扎好后,可用来供给官畜草料、维护桥道、铺垫窖底等。 作为官畜的饲料,英藏西夏Or.12380-3179b(K.K)《汉文马匹草料账》按马匹数量计日放支草料,有的马草料十分,有的草料五分。“□保梁通等下马壹拾贰疋,内叁疋草料十分,玖疋各草料五分,从十二月四日至五日,计准二日食。糜子贰斗,草贰束……”(62)官马的草料在律令中有明确规定,每年正月一日起,都有专门负责的官员前去监察马的肥瘦,膘不足,出现膘弱未塌脊、羸弱塌脊等情况时要予以处罚,有减草料者,根据数量比偷盗法加一等,若未减,因检校失误导致马羸瘦,根据瘦弱的情况,从杖罪至一年劳役不等,“官牧场之马不好好养育而减食草者,计量之,比偷盗法加一等。未减食草,其时检校失误致马羸瘦者,当视肥马已瘦之数罚之,自杖罪至一年劳役,令依高低承罪”(63)。《天盛律令》卷一五中所纳税草更多的用于渠道垫草和仓窖垫草。律令规定,唐徕、汉延、新渠等大渠上渠水巡检、渠主好好检察渠干、沿渠、梁土及垫草,不许人断抽,若因监察者疏于监察,用草赔偿,并好好修治,“其上渠水巡检、渠主等当检校,好好审视所属渠干、沿渠、梁土、垫草等,不许使诸人断抽之。若有断抽者时,当捕而告管事处,罪依律令判断”(64)。若遇涨水、下雨,而使渠道断破,以垫草堵之,没有准备官用垫草的,先在附近税户家主取私草处置,草主人有田地,当于下次纳冬草时减去,没有田地,按照草价,官方给钱,“沿诸渠涨水、下雨,不时断破而堵之时,附近未置官之备草,则当于附近家主中有私草处取而置之。当明其总数,草主人有田地则当计入冬草中,多于一年冬草则当依次计入冬草中。未有田地则依捆现卖法计价,官方予之。若私草已置而不计入冬草中,不予计价等,有官罚马一,庶人十三杖”(65)。作为窖底铺设,律令中载:“地边、地中纳粮食者,监军司及诸司等局分处当计之。有木料处当为库房,务需置瓦,无木料处当于干地坚实处掘窖,以火烤之,使好好干。垫草、稕草、毡当为密厚,顶上当撒土三尺,不使官粮食损毁。”(66)于无木料、土地干燥、地质坚硬处挖掘地下粮窖,挖好后以火烤窖内,快速干燥,使之光滑,在窖底铺设密厚的垫草、稕草、毡,再将粮食入窖,封口后顶上撒土三尺,将窖内与外界完全隔绝,以粮食入库时的状态长期保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