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宋]岳珂著,朗润点校:《愧郯录》卷一三,中华书局,2016年,第171页。 ②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宋代州县官员,指监当官和武官之外的主管民政、财政、司法等事物的地方州县级官员。“交割”一词,成为官方指代新旧官员事务交移的专有名词,始于唐,沿袭于宋。明清时期,则多用“交代”一词,指代官员交替。有关官员职务交割,学界并无专门著作,相关论著中也鲜少提及这一方面。唐代官员交割方面的研究有贾志刚《唐代地方长吏的交接替代》(《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一文。清代州县官员交代制度的研究较多,有朱英《清代州县交代制度浅析》(《剑南文学》2013年第12期)、赵碧云《清代州县官交代研究》(《黑龙江史志》2015年第13期)、张佩佩《论清末清理财政中官员交代制度——以东三省规范官员交代为例》(《长江论坛》2012年第1期)、陈丹《〈福惠全书〉研究——以州县铨选、交代和交漕制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等文。但对于宋代官员交割,学界尚无相关论著进行研究探讨。 ③王宗文:《权力制约与监督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7页。 ④[宋]吕陶:《净德集》卷五《乞别给致任敕状》,中华书局,1985年,第57页。 ⑤[宋]黄榦:《勉斋集》卷三○《乞离任申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86册,第339页。 ⑥高慧:《宋代官印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⑦[宋]谢深甫撰,戴建国点校:《庆元条法事类》卷五《职制门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56页。 ⑧[元]富大用:《事文类聚新集》卷一《坐见庶僚》,景印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928册,第9页。 ⑨包伟民、郑嘉励编:《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中华书局,2012年,第220-221页。 ⑩[宋]谢深甫撰,戴建国点校:《庆元条法事类》卷六《职制门三》,第85页。 (11)[宋]谢深甫撰,戴建国点校:《庆元条法事类》卷五《职制门二》,第51页。 (12)[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九之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8054-8055页。 (13)[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九之五,第4638页。 (14)[宋]李心传撰,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一,绍兴五年七月甲午,中华书局,2013年,第1761页。 (15)[宋]李元弼:《作邑自箴》卷四,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753册,145页。 (16)(17)[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刑法》三之二十,第8403、8403页。 (18)[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一,绍圣四年九月戊午,中华书局,2004年,第11651页。 (19)[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元符元年八月戊子,第11936页。 (20)[宋]廖行之:《省斋集》卷五《论造器甲札子》,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67册,第345页。 (21)[宋]谢深甫撰,戴建国点校:《庆元条法事类》卷七《职制门四》,第120页。 (22)[宋]佚名:《宋朝大诏令集》卷一五六《前代帝王置守陵户祭享禁樵采诏》,中华书局,1962年,第586页。 (2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九,天禧元年五月戊午,第2061页。 (24)[宋]佚名:《宋大诏令集》卷一九○《令外郡官罢任具官舍有无破损及增修文帐诏》,中华书局,1962年,第696页。 (25)(26)[宋]谢深甫撰,戴建国点校:《庆元条法事类》卷十《职制门七》,第190、189页。 (27)[宋]廖行之:《省斋集》卷五《论造器甲札子》,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67册,第345页。 (28)[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四五,第6139页。 (29)(30)(31)[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八二,第7489、7489、7489页。 (32)[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八之四,第4617页。 (33)[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八之五,第4617页。 (34)[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八之十,第4620页。 (35)[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八之一四一一五,第4622页。 (36)[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之四六,第6110页。 (37)[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二九,第4326页。 (38)[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一五○《奏孙绍远差除赈籴减价两三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48册,第644页。 (39)[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八,元祐五年九月甲申,第10771-10772页。 (40)[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二一,第4277页。 (41)[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二二,第4278页。 (42)[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三七,第4286页。 (43)[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二三,第4278页。 (44)[宋]李心传撰,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八,绍兴元年十月丙寅,中华书局,2013年,第1002-1003页。 (45)[宋]谢深甫撰,戴建国点校:《庆元条法事类》卷五《职制门二》,第56页。 (46)[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四二,第5095页。 (47)[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五一,第4293页。 (48)[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四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5095页。 (49)[宋]朱熹著,刘永翔、朱幼文校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二三《辞免秘阁修撰状一》,《朱子全书》,第二十一册,安徽教育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030页。 (50)[宋]黄榦:《勉斋集》卷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68册,第340页。 (51)[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三九—四十,第3334-3335页。 (5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二,熙宁九年正月癸酉,第6661页。 (53)[宋]谈钥:《嘉泰吴兴志》卷一四《郡守题名》,宋元方志丛刊第五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4786页。 (54)(55)[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五之一四,第5735、5735页。 (56)(57)[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选举》二四之二二—二三,第5715、5715页。 (58)[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四三,第4288-4289页。 (59)[宋]谢深甫撰,戴建国点校:《庆元条法事类》卷五《职制门二》,第56页。 (60)包伟民、郑嘉励编:《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第220-221页。 (61)[宋]罗濬等:《宝庆四明志》卷一《郡志》,宋元方志丛刊第五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5007页。 (62)[宋]陈公亮:《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历代沿革》,宋元方志丛刊第五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4306页。 (63)[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二六,第4961页。 (64)[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食货》五八之一八,第7366页。 (65)[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四二,第5095页。 (66)包伟民、郑嘉励编:《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第220-221页。 (67)[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元祐三年五月己酉,第9988页。 (68)[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一之八二,第7489页。 (69)[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四三,第4288-4289页。 (70)[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七之四三,第4288页。 (71)[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点校:《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六六,第5039页。 (72)[宋]黎靖德辑,郑明等校点:《朱子语类》卷一二九《本朝三》,《朱子全书》,第十八册,安徽教育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02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