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缅甸国内族群身份政治性分类的影响,在中国昆明市的拥有缅族、罗兴伽人、华裔以及掸族等不同族群身份的缅甸商人群体,无论是在商业经营、宗教生活,还是政治认同等方面都具有多元的实践策略。建立社会网络方式的差异既是具有不同族群身份的商人身处异域应对市场风险的适应性表征,也是其国内身份政治影响的自反性结果。商人身份的差异性使现实社会中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互嵌性在贸易活动中得到了不同形式的体现。优先保障主体族群的身份政治及相应的政治修辞手段使得历史留存在人们身上的社会文化烙印不会因为人的流动而轻易消失,族群间和谐共存的基石也必然受损。 【关键词】族群身份;缅甸商人;社会网络;自反性 【作者简介】马翀炜,法学博士,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贾超芝杉,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云南国际通道建设及其‘辐射中心’定位研究”(17BMZ020)。 当进入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明显不同于其母国的其他国家,商人群体必然要面对社会关系的脱域与重组等问题。无论跨国商人来自哪个族群,他们都要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社会,也都会与原先的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断裂”,由此便面临贝克所说的“断裂”所招致的个体在脱离传统支持网络后的新的“风险”问题。对于商人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手中的货物能否完成马克思所说的“惊险跳跃”——顺利地完成交易从而获得利润。建构新的社会网络从而顺利进行交易也就成为异域求富的跨国商人必须勉力为之的重要事务。事实上,所有来到中国昆明经商的缅甸商人群体都面临建构新的社会网络的问题。然而,这些商人由于其国内族群身份的不同而使他们拥有的权利也不同,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及所要应对的经济风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也使他们应对风险的策略也呈现出自反性的差异特征。对在昆经商的拥有不同族群身份的缅甸商人的行为考察还可以反观其国内的族群关系现状。本文基于近两年针对缅甸在昆商人的持续性田野调查,选取来自缅甸的缅族、掸族、罗兴伽人(又称罗兴亚人)、缅甸华裔四个族群中最具代表性的商人进行事实呈现和理论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