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异域求富的族群性差异 拥有不同族群身份的缅甸商人在商业经营、社会网络建构、宗教信仰实践以及政治认同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实践策略。经济学家哈耶克曾经指出:“人们能够知道的只是整个社会中的极小一部分事情,因此构成他们行动之旨趣或动机的也只是他们的行动在他们所知道的范围中所具有的那些即时性结果而已。”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之一就表现在信息的不对称上,因而建立社会个体成员以及组织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相对稳定关系体系的社会网络,从而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是解决这一问题并使经济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路径。建构社会网络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有效克服非正式贸易壁垒。即使是在其他禀赋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甚至是在法律和制度日益完善的条件下,良好的社会网络依然是有利于商人的净贸易效应创造的。生活于不同社会文化中的人们建立社会网络的方式和路径通常都具有各自的社会文化特点。 本文选取的缅族商人代表M,年龄40岁,在昆明经商约10年左右。M曾在昆明开过青年旅舍、咖啡馆,做过珠宝生意,此外,他也是缅甸政府部门的商务代理人,经常协助领事馆做经贸洽谈之类的工作,同时也会为去缅甸投资的中国人提供帮助。他目前在昆明开办了一个小型的国际商务交流中心。本文选取的罗兴伽商人L,年龄33岁。2013年以来,先后开了2家翡翠珠宝店、2家缅甸小吃店。文中选取的缅甸华裔商人H,其祖辈是从中国移民缅甸的回族,年龄55岁,在昆经营珠宝生意已近20年。近年来也开始经营钢铁贸易等。文中选取的掸族(在中国称为“傣族”)商人S,年龄43岁,在昆明经商约15年,以珠宝经营为主。 大部分在昆外商都与本国驻昆领事馆保持良好的关系,当然,关系的紧密程度与他们的国内族群身份有关。缅族商人M与缅甸驻昆领事馆的联系是最为密切的。由于被任命为商务部门的代理人,M与领事馆会有许多工作方面的合作。如2017年泼水节前夕,缅族商人就在自己的交流中心举行了一次小型聚会,受邀之人包括缅甸驻昆领事馆总领事及其家人、工作人员等。除此之外,M也会非常主动地以缅甸人的身份去参加不同国家商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活动。 掸族商人S和领事馆的关系也是较为融洽的。不同于缅族商人M与政府层面有非常密切的工作关系,S通常是在节日期间协助领事馆开展工作。如在2017年领事馆举办的泼水节期间,S就为领事馆搭建了舞台并提供缅甸啤酒。他也在用餐区旁立了一块为自己珠宝生意打广告的牌子,并专门请总领事与他在牌子前合影。他的妻子以及两位店员也穿上了掸族服装前来参加活动,表演节目结束之后,这位掸族商人与总领事一起泼水狂欢。 相较于缅族商人M和掸族商人S,罗兴伽商人L在建立和缅甸驻昆领事馆的关系中表现得更为主动。虽然罗兴伽商人L无法像缅族商人M那样去获得缅甸商务部门代理人的职位,但他也在主动与领事馆建立联系,如他在2016、2017年连续2年参加了缅甸驻昆领事馆举办的泼水节活动。泼水节本是一个佛教节日,身为穆斯林的罗兴伽人较少参加,但借助节日活动来建立与缅甸领事馆的关系成为了罗兴伽商人L的一种很好的策略。对于缅甸领事馆而言,有更多的缅籍人士参加代表国家主导的节日活动对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有利的,自然也会接纳包括罗兴伽人在内的其他族群的参与。除了与领事馆建立联系之外,罗兴伽商人L还主动与昆明的一些政府部门建立联系。L曾主动参加云南省贸促会招租展工作会议,为南博会做前期筹备工作。由于他会说缅语、孟加拉语等多种语言,他也曾主动协助昆明市公安局做过相关案件的语言翻译工作,因此与公安部门的一些人员也较为熟悉。 与前述三位商人注重与缅甸领事馆建立联系的情况相比,华裔商人H则更看重充分利用其在两国都有的社会网络来进行贸易活动,他不断加强对双重网络关系的维护和建构,而对于参加缅甸驻昆领事馆举办的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宗教信仰的不同也会对缅甸在昆商人在经商策略、社会关系网络的拓展等方面带来不同的影响。罗兴伽商人L和缅甸华裔商人H均信仰伊斯兰教,缅族商人M和掸族商人S均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两位商人都将店铺设在了清真寺附近。每到周五主麻日,许多在昆的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留学生以及一部分外国穆斯林商人会到罗兴伽商人L的缅甸小吃店里来吃饭,随后去礼拜。外国穆斯林商人也会找同样是穆斯林的缅甸华裔商人H和其家人帮忙卖货或帮着订票。此外,H还主动邀请昆明高校的阿拉伯语专家为自己的穆斯林朋友讲授阿拉伯语及伊斯兰教文化。与此不同的是,信仰佛教的缅族商人M在其会所右侧墙壁上方的玻璃佛龛内供着三尊佛像,聚会时在佛龛下方会放置各式红酒以及用缅甸漆器装盘的缅甸小吃。同样,当信仰佛教的掸族商人S被问到为何没有将店址也选择在市中心时,他的解释是:“他们(缅甸华裔商人、罗兴伽商人)那里有一个清真寺,他们穆斯林在那边方便一点。我们和他们离得稍微远一点的话就也有了自己的空间。”宗教信仰的不同影响到了这些拥有不同族群身份的在昆缅甸商人的宗教实践及社会交往活动。 从属于不同族群的缅甸商人对于自己国家的理解和认同也不尽相同。缅族商人M总是为自己的缅甸身份感到自豪,并利用一切机会宣传缅甸文化,尤其重视对国家形象的维护。在他的住处及商务交流中心的办公室内,小型缅甸国旗和中国国旗总是并置着。M在言谈中也是随时注意对国家正面形象的宣传,他经常说:“来这里的缅甸人大多是做珠宝生意,我不想和他们一样,我开这个交流中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人真正了解缅甸这个国家。在我这里,展示我们缅甸的优秀文化是最重要的,赚钱倒在其次。” 罗兴伽商人也特别重视身份政治问题。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来表达他们的族群身份诉求。罗兴伽商人L就特别希望笔者的研究能对他们的民族有所帮助。当看到介绍罗兴伽人的中文视频时,他会告诉笔者:“这里面有的说得对,有的说得不对。他们说罗兴伽人是从孟加拉来的非法移民,这个就说得不对。罗兴伽人就应该是合法的缅甸人。”罗兴伽人L之所以要否认罗兴伽人从孟加拉迁到缅甸的事情就是为了强调他们理应拥有完整的缅甸公民权利。 相对于积极维护国家形象的缅族商人M以及急于表达族群身份诉求的罗兴伽商人L而言,在缅甸国内不是主体民族但也不用更多为自己的身份合法性担心的华裔商人H和掸族商人S,他们是较为远离族群身份政治的。华裔商人更加关注的是自身的生意问题,而不想因为多谈政治问题而牵扯出自己的身份在历史上与中国相关的事情。掸族商人S在与中国人交谈时,通常会说自己是“缅甸的傣族”,一方面这是在强调自己的缅甸公民身份,另一方面也是在主动与中国的族群建立起可能的联系,以利于自身在中国的生存发展与生意拓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