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续资治通鉴长编》曾多处指出避契丹名讳的事例,但具体避讳情况多不甚了解,如宋仁宗明道二年十二月条记载:“上初改元曰天圣,议者谓‘天’字于文为二人,二圣人者,执政以悦庄献太后也。后改‘明道’字,于文为日月并,犹与‘天圣’义同。时仍岁旱蝗,执政谓宜有变更,以导迎和气。丁巳,诏明年改元曰景祐。”作者在此条下作了注释,但注释错了:“欧阳修《归田录》云明道犯契丹讳,故遽改,恐误。契丹主隆绪者,明记子,虽讳明,然不应二年始改。要是契丹初不问年号,但赵元昊以明字犯其父名,故辄称显道。契丹事则未闻,今止从诏语。”参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三,宋仁宗明道二年十二月条,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654页。 ②陈垣:《史讳举例》,上海书店1997年版,第116页。 ③朱瑞熙即受陈垣影响,认为辽代很长时间没有形成避讳的习俗。参见朱瑞熙等:《辽宋西夏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2页。 ④王曾瑜:《辽宋西夏金的避讳、称谓和排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第559页。 ⑤《李崇菀为父彦超造陀罗尼经幢记》:“金臂舒光,无幽不烛,救众生之危苦,拔旁类之罪殃。”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8页。 ⑥《刘承嗣墓志》:“初授银青光禄大夫……会同二年,加金紫光禄大夫。”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48页。 ⑦《李内贞墓志》:“嗣圣皇帝改银青光禄大夫。”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53页。 ⑧《刘继文墓志》:“三光朗耀,四海宴清……可谓日月无光,乾坤失色。”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71-72页。 ⑨《王瓒墓志》:“龙化州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81页。 ⑩《李翊为考妣建陀罗尼经幢记》:“其奈世同石火,时若电光。”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104页。 (11)《感化寺智辛禅师塔记》:“观四智以通明。”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6页。 (12)《驸马赠卫国王沙姑墓志》:“尊卑不眛,愚智可明。”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27页。 (13)《重修范阳白带山云居寺碑》:“天顺皇帝御宇之十五载,丞相秦王统燕之四年,泰阶平格择明,八风草偃,四海镜清。”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33页。 (14)《王裕墓志》:“畏若神明——屡承丹诏,入觐皇明。”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63-64页。 (15)《韩瑜墓志》:“遇圣明之化,当要重之荣。”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94页。 (16)《李翊为考妣建陀罗尼经幢记》:“深惭于圣代甘闲,又耻于明时虚度。”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104-105页。 (17)《刘承嗣墓志》:“世出王公,时推贤哲。”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47页。 (18)《张正嵩墓志》:“贞妻在室,贤子当门。”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69页。 (19)《耶律延宁墓志》:“英贤诞生。”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85页。 (20)《韩瑜墓志》:“乐尽悲来,福盈祸搆,贤愚并叹。”参见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94页。 (21)聂崇岐:《宋辽交聘考》,《宋史丛考》,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83页。 (22)据《使辽语录》记载,“国讳”是双方接待人员在出使前必须送达对方的一项事务,参见金毓黻主编:《辽海丛书》,辽沈书社1985年版,第2542页。 (23)其中燕京僧录圆融本名当为圆贞,参见(宋)叶隆礼撰,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契丹国志》卷七《圣宗天辅皇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73页。 (24)《辽史》卷一四《圣宗本纪五》记载:“统和二十二年十二月戊子(九日),宋遣李继昌请和,以太后为叔母,愿岁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许之,即遣阁门使丁振持书报聘。己丑,诏诸军解严。是月,班师。皇太后赐大丞相齐王韩德昌姓耶律,徙王晋。”(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60页)《辽史》卷八二《耶律德运传》:“二十二年,从太后南征。及河,许宋成而还。徙王晋,赐姓,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后,乃改赐今名,位亲王上,赐田宅及陪葬地。”(第1289页) (25)辽太宗破晋,自以为可承晋后,入主中原,故有改元、建官、取汉名种种举措。然未及完成汉化即亡,其死后辽即陷入内战,世宗嗣位,不复守太宗举措,故世宗至景宗,均无汉名。 (26)宋真宗景德二年二月癸卯(二十五日),宋已遣孙仅、康宗元贺辽国母生辰。 (27)参见刘浦江:《乣邻王与阿保谨》,《松漠之间》,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29-233页。 (28)赵至忠(赵志忠)《虏庭杂记》(或作《阴山杂录》)中有辽太祖汉名,然其人宋仁宗庆历元年八月始归化,其时辽太祖久有汉名矣。(清)厉鄂:《辽史拾遗》卷一,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页。 (29)原文未说明出处,经联系,作者称是根据《新五代史》一段记载做的理解,可作一家之谈。参见辛时代:《避讳制度与宋辽金南北对峙时期的人文政治》,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第1-27页。 (30)《辽史》记载:“穆宗孝安敬正皇帝,讳璟,小字述律。”参见《辽史》卷六《穆宗本纪上》,第69页。 (31)(宋)叶隆礼撰,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契丹国志》卷五《穆宗天顺皇帝》,第50页。 (32)冯家升:《辽史初校》,《辽史证误三种》,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27页。 (3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五,宋真宗咸平六年七月条,第1205页。 (34)(宋)叶隆礼撰,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契丹国志》卷七《圣宗天辅皇帝》,第71页。 (35)《辽史》卷八○《马得臣传》,第1279页。 (36)(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五,宋真宗咸平六年七月条,第1205页。 (37)《辽史》卷一五《圣宗本纪六》,第173页。 (38)《辽史》卷一六《圣宗本纪七》,第184页。 (39)罗继祖:《辽史校勘记》,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5页。 (40)(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四,宋真宗景德三年十一月乙巳条,第1432页。 (41)(宋)江少虞:《皇朝事实类苑》卷七七引路振《乘轺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010页。 (42)《曲礼》:“二名不偏讳”,郑玄注:“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孔子之母名征在,言在不称征,言征不称在。”至于时人于“世”、“民”二字均避讳,则非其本人意愿,亦非全出其子高宗之意,而系时俗如此。唐世诸帝除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外,皆一名,且即位后多改僻名,以解决避讳所带来的麻烦,故“二名不偏讳”原则尚未遭到完全破坏。 (43)《辽史》卷一四《圣宗本纪五》,第162页;《辽史》卷七○《属国表》,亦作“曹寿”(第1149页)。 (44)《宋史》卷六《真宗本纪》,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8页:咸平五年八月丙子,沙州曹宗寿遣使入贡,以宗寿为归义军节度使。 (4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六,宋真宗景德元年四月条,第1233页;卷六五,真宗景德四年五月条,第1454页,均作曹宗寿。 (46)罗继祖:《辽史校勘记》,第38页。 (47)官方如此,属国中高丽亦遵循此种改法,民间墓志有私改为“荣禄大夫”者。 (48)“乙丑,宋遣韩翼、田承说来贺顺天节”。参见《辽史》卷一七《圣宗本纪》,第200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仁宗天圣四年七月条记载,“乙丑,工部郎中、龙图阁待制韩亿为契丹妻生辰使,崇仪副使田承说副之。诏亿名犯北朝讳,权改曰意”。(第2413页)冯家升:《辽史初校》,“韩翼,宋奉使诸臣年表(考异卷八三,页十八上)作韩亿,注云,以名犯北朝讳,权改名意。《辽史》作翼,恐误”。(冯家升:《辽史证误三种》,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88页)按此,宋改“韩意”,辽改“韩翼”,其理一也。 (49)“太平十年春正月己卯朔,宋遣王夷简、窦处约、张易、张士宜来贺”。参见《辽史》卷一七《圣宗本纪八》,第205页;“工部郎中、龙图阁待制梅询为契丹生辰使,供备库副使王令杰副之;度支员外郎、秘阁校理、户部勾院王夷简为契丹正旦使,西染院使窦处约副之;开封府判官、侍御史张亿为契丹后正旦使,礼宾副使张士宣副之。”参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仁宗天圣八年七月戊申条,第2541页。按:张亿出使,想亦当如韩亿有权改名之事,《辽史》记为“张易”,或即其改名。 (50)“八月己酉,盐铁副使、工部郎中张昷之为契丹生辰使,西头供奉官、閤门祇候丁亿副之。仍诏亿为意,以避契丹讳”。参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二,仁宗庆历三年八月己酉条,第3418页。 (51)“崇禄寺。本光禄寺,避太宗讳改”。《辽史》卷四七《百官志三》,第787页。 (52)《辽代石刻文编》作“金紫崇禄大夫”(第15页),然查《辽宁省博物馆藏碑志精粹》拓本上作“金紫崇大夫”(辽宁省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第162页),遗“禄”字。 (53)(清)武亿撰,高敏、袁祖亮校点:《授堂金石跋》,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456页。 (54)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第9页。 (55)《辽史》卷一四《圣宗本纪五》,第158页。 (56)《辽史》卷一八《兴宗本纪一》,第213页。 (57)《辽史》卷一一五《西夏传》,第1525页。 (58)“重熙元年十一月癸未,宋遣刘随、王德本来贺应圣节”。参见《辽史》卷一八《兴宗本纪一》,第214页。 (59)此事,罗继祖《辽史校勘记》、冯家升《辽史初校》均曾指出。 (60)“丁卯,以权兵部郎中杜纯充皇帝贺辽国生辰使,六宅使郝惟几副之。权刑部侍郎王觌充太皇太后贺生辰使,皇城使、忠州刺史张藻副之。惟几更名惟微,避其国讳也。殿中侍御史吴立礼充皇帝贺正旦使,内殿承制、閤门祗候向縡副之。太常少卿宇文昌龄充太皇太后贺正旦使,供备库使曹读副之”。参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六,宋哲宗元祐七年八月条,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1345页。 (61)“政和末,议改元,王黼拟用‘重和’,既下诏矣,范致虚间白上曰:‘此契丹号也。’故未几复改宣和。然宣和乃契丹宫门名,犹我之宣德门也,年名则实曰重熙。建中靖国后,虏避天祚嫌名,追谓重熙曰重和耳,不必避可也”。参见(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页。 (62)汉字《宋魏国妃墓志铭》有“以重和八年册为宋魏国妃”之记载。 (63)“天赞二年春正月丙申,大元帅尧骨克平州,获刺史赵思温、裨将张崇”。参见《辽史》卷二《太祖本纪下》,第18页。 (64)《新五代史》卷四七《张希崇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528页;《旧五代史》卷八八《张希崇传》,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147页,并作“张希崇”。 (65)陈垣:《史讳举例》卷三,第28-36页。 (66)刘凤翥等:《辽上京地区出土的辽代碑刻汇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页。 (67)《仁德皇后哀册》有“续日之明”,《钦爱皇后哀册》(清宁四年),有“明年”、“日月之明”、“聪明正直”,右边的“月”字均缺二小横。 (68)(清)武亿撰,高敏、袁祖亮校点:《授堂金石跋》,第458页。 (69)“八月己酉,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鱼周询为契丹国母正旦使,閤门通事舍人李惟贤副之。仍诏惟贤权更名宝臣,以避契丹讳。”参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二,仁宗庆历三年八月己酉条,第3418页。 (70)“阿骨打乃与弟粘罕、胡舍等谋,以银术割、移烈、娄室、阇母等为帅,集女真诸部兵,擒辽障鹰官。及攻宁江州,东北路统军司以闻”。参见《辽史》卷二七《天祚本纪一》,第328页。 (71)“善歌诗。女真乱作,日见侵迫……妃作歌讽谏”。参见《辽史》卷七一《后妃传·天祚德妃萧氏传》,第1206页。 (72)(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三《政宣上帙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9页。 (73)“重熙元年十二月庚戌,宋遣胥偃、王从益、崔暨、张怀志来贺来岁正旦。又遣杨日严、王克纂来贺永寿节”。参见《辽史》卷一八《兴宗本纪一》,第214页: (74)此事,罗继祖《辽史校勘记》、冯家升《辽史初校》均曾指出。 (75)“子怀王尧嗣,未几卒,叔父鸡林公熙嗣位……熙后避辽主讳,改名颙”。参见(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二五《四裔二·高丽》,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60页。 (76)《辽史》卷九六《姚景行传》,第1543页。 (77)“木不孤,盖隆绪第八子,始封梁王,后为皇太子。既即位,更名宗真,改元景福”。参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宋仁宗天圣九年六月条,第2559页。 (78)(宋)叶隆礼撰,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契丹国志》卷七《圣宗天辅皇帝》,第72页。 (79)(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宋太宗兴国七年条,第512页。 (80)惟景爱推断韩德让为阉人,仅以其曾任供奉官及无子二事立论,恐未必然。参见景爱:《历史上的萧太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76-315页。盖韩氏家族出仕供奉官者非一位,除韩德让外,韩德威,韩某(韩德冲子韩瑞父,佚名)皆有子息。萧观音一案的成立,也因皇后与伶工私通所致,则伶工必非阉人,此事方能成立;辽圣宗时,亦有齐天后与琵琶工私通之传闻,足证辽朝宫闱并不全用阉人。 (81)据《韩匡嗣墓志》所载年龄来看,韩匡嗣不能以一幼童身份影响太祖,韩知古效力辽太祖的时间也早于韩匡嗣的出生时间。 (82)《辽史》卷七四《韩匡嗣传》,第1234页。 (83)据《辽史·景宗本纪》与《辽史·耶律贤适传》所载。 (84)以上据《辽史》纪传及《韩匡嗣墓志》推断。 (85)“耶律隆运,本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使匡嗣之子也。统和十九年,赐名德昌。二十二年,赐姓耶律。二十八年,复赐名隆运”。参见《辽史》卷八二《耶律隆运传》,第1289页。 (86)《辽史》卷一四《圣宗本纪五》,第156页。 (87)宗福为韩德让之侄,《耶律宗福(韩涤鲁)墓志》载“统和中,特蒙圣宗皇帝升于子息之曹,令与兴宗参与昆弟之列,贵处宸禁,荣连御名,宠也”。参见《耶律宗福墓志》,向南、张国庆、李宇峰辑注:《辽代石刻文续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41页。圣宗时期的韩氏家族及戚属墓志皆颂扬韩德让在家族显耀方面的功绩,至宗福墓志则极力回避韩德让事,盖形势异也。 (88)“涤鲁神情秀彻,圣宗子视之,兴宗待以兄礼”。参见《辽史》卷八二《韩涤鲁传》,第1292页。 (89)《韩瑜墓志铭》,刘凤翥等:《辽上京地区出土的辽代碑刻汇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61页。 (90)贾敬颜亦持此见:“辽重熙六年李万撰《韩橁墓志》称:德让与圣宗联名。盖兄弟行也,焉得以子侄而上蒸母氏?宋人所以喜道此无稽之谈者,盖诋丑之也。”贾谓德让与圣宗“兄弟行”诚是,其下诸论则见仁见智之辞。参见贾敬颜:《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5页。 (91)《耶律隆祐墓志》,刘凤翥等:《辽上京地区出土的辽代碑刻汇辑》,第12页。 (92)《韩橁墓志铭》,刘凤翥等:《辽上京地区出土的辽代碑刻汇辑》,第63页。 (93)《辽史》卷六四《皇子表》,第974页。 (94)《辽史》卷八《景宗本纪上》,第90页。 (95)“章肃皇帝,小字李胡,一名洪古,字奚隐,太祖第三子,母淳钦皇后萧氏。少勇悍多力……统和中,追谥钦顺皇帝。重熙二十一年,更谥章肃,后曰和敬”。参见《辽史》卷七二《章肃皇帝李胡传》,第1213-1214页。 (96)“契丹主闻真宗崩,集蕃汉大臣,举哀号恸……及薛贻廓至,具道朝廷之意,契丹主喜,谓其妻萧氏曰:‘汝可致书大宋皇太后,使汝名传中国’”。参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八,宋真宗乾兴元年六月条,第2282页。 (97)“八月戊寅枢密直学士、给事中寇瑊为契丹生辰使,内殿崇班、閤门祗候康德舆副之;殿中侍御史、判三司开拆司朱谏为正旦使,供奉官、閤门祗候曹荣副之;开封府判官、殿中侍御史张逸为契丹妻正旦使,内侍禁、閤门祗候刘永、刘钊副之。荣仍改名英。英改名,当是避契丹讳,更考之。”参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仁宗天圣六年条,第2480页。 (98)“命閤门通事舍人宋球告哀于辽,权改名渊。”参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五三,宋神宗元丰八年三月己亥条,第846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