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传统上英国陆军是最遭受冷遇的军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施行的“十年规则”影响之下,陆军的规模和发展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仅仅扮演着帝国警察的角色。然而,纳粹德国的扩军备战使得英国政府不得不再次面对向欧洲大陆派遣陆军远征军的情形,以维持欧陆的势力均衡,包括陆军在内的军备重整势在必行。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之后,英国政府最终承担起了“大陆义务”,但相比以往更加的勉强。 关 键 词:英国陆军/陆军战略/大陆义务/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标题注释: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11&ZD133) 作者简介:耿志,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英国传统上是一个海军强国,当它卷入欧洲大陆的纷争时,采取的战略往往是依靠其强大的海军对大陆的敌人实施海上封锁,切断敌人的海外贸易路线,以消耗战拖垮敌人,如同拿破仑战争时期所做的那样。相对于海军来说,英国陆军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和平时期被看成是附带的、次要的,主要责任是维持殖民帝国的统治秩序。①英国学者艾伯特·塔克指出,“只要英国的对外政策不打算在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那么就不存在政治上的压力要求陆军准备一场欧洲的战争”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为了履行“大陆义务”③,组建了一支大规模的远征军赴欧洲大陆作战。战争结束时,西线的英国远征军达到了61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近180万人;另外,陆军在其他地区还部署有19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截至1918年3月31日,陆军的支出总计8.242593亿英镑,比战前增加了20倍还多。④但是,在战后的几个月内,这支庞大的军队很快就消失了。1938年8月,英国伊斯梅勋爵(Lord Ismay)称,“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陆军在没有任何连贯一致政策的情况下勉强度日”⑤。英国军史学家白里安·邦德则指出,“直到30年代后期,除了争论削减它的预算外,内阁很少考虑陆军事务”⑥。那么,在一战后至二战前,陆军在英国军事战略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英国是否承担了“大陆义务”?笔者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深化英国军事史的研究。 一、“大陆义务”的解除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陆原有的4个帝国瓦解了3个,苏俄则暂时与欧洲政治事务隔绝。英国陆军和其他军种一样面临大量复员和大幅度削减军费支出的问题。1919年8月15日英国政府通过的“十年规则”(Ten Year Rule)特别规定:“应当假定,在未来的十年内,英帝国不会进行任何大规模的战争,因此无需为此目的组建远征军……陆军和空军主要的职能是为印度、埃及、新的委任统治地和所有英国统治下的属地(自治的除外)提供卫戍部队,以及为本土的非军事部门的力量提供支持。”⑦ 1922年英国结束干涉苏俄革命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后,其内阁在给陆军部的指令中,再次将陆军的主要职责确定为维护国内安全和帝国防御,无需设想再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只需具备为欧洲以外的海外义务进行小规模战争动员的能力即可,具体为5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师,外加本土防卫队14个师作为预备队。⑧也就是说,随时准备一支小规模的远征军,主要用于印度、埃及和阿富汗。但事实上这支小规模的远征军只是理论上存在,因为一些师未满员或完全不存在,只有一个师和一个骑兵旅能随时调用,其他部队则至少需要6个月才能达到作战要求。⑨当时英国陆军在本土部署了53个步兵营和9个骑兵旅,在印度部署了45个步兵营和55个野战炮兵连、8个骑兵团,其余37个步兵营驻守在埃及、土耳其和德国的莱茵区。⑩ 在1925年的《洛迦诺公约》中,英国与意大利一同充当了德法和德比边界现状的保证国,承担了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但未改变不再组建一支远征军的原则。也就是说,英国的保证和援助只是口头承诺,并没有打算准备一支军事力量来兑现这个承诺。英国政府中的绝大多数人认为,英国履行《洛迦诺公约》中义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例如外交部认为,“欧洲国家越是相信我们准备履行承诺,我们就越少可能被要求那样去做”(11)。在1926年英国的国防政策评估报告中,参谋长委员会没有对外交部的这个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洛迦诺公约》并没有涉及特别的军事义务,各军种在“十年规则”下也无能力履行这种义务;因此,建议削减陆军在本土的防御义务,将重点放在海外。(12)英国历史学家A·J·P·泰勒指出,“洛迦诺标志着这样一个时刻的到来,即英国认为1914年8月承担的欧洲义务完全解除了”(13)。 因此,1927年7月,陆军大臣拉明·沃辛顿-埃文斯(Laming Worthington-Evans)向内阁提交了一份有关陆军预算的备忘录,重申了以上观点,并建议: 从即日起,之前关于欧洲十年无大规模战争的判断应延长十年……削减预算的压力不断增长,日益过时的军用物资和机械化装备需要更新换代,计划以援助拨款形式支付的款项持续拖欠,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得有必要将支出集中在更直接和更紧迫的需求方面。(14) 内阁经过讨论后作出决定:“英帝国应将在未来十年内避免一场欧洲战争作为预算的目标,陆军目前的计划应建立在为欧洲以外的战争做好准备的基础之上。”(15)在很大程度上,这体现出英国政府此时对国际联盟、《洛迦诺公约》和国际裁军运动能够确保欧洲和平充满自信。 此外,随着苏联国力日渐壮大,英国陆军主张将苏联作为假想敌,目标是遏制苏联向阿富汗和印度的势力渗透,这实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与沙俄在亚洲战略较量思维的延续。1927年3月25日,时任帝国总参谋长的乔治·米尔恩(Sir George Milne)发出警告,苏联“正奉行一贯的旨在最终削弱英国在印度霸权的政策。除此之外,我们在阿富汗面临一个不稳定的政府,它的统治者正实行挑动英国人以对付俄国人的传统政策”。他认为布尔什维克党人取代沙皇的统治,只是“标志着俄国人在手段上而非在政策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启”。(16)同年年底,帝国国防委员会的一个专门委员会指出,不能指望印度政府承担抵御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重任,于是陆军部建议为此在本土准备大约11个师或者25万人。(17) 整体上看,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中东各殖民地或委任统治地的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殖民版图的扩大和军队的迅速复员,导致人数已大为减少的陆军即使面对帝国的防卫义务也力不从心。因此,英国陆军总参谋部有感而发,尽管打败了德国,但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相比,陆军面临的威胁并不少。(1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