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石峁人群族属探索(2)

http://www.newdu.com 2019-10-08 文物春秋 韩建业 参加讨论

    三、陶寺晚期文化的西北向迁移与不窋“自窜于戎狄之间”
    陶寺晚期文化,也即稍晚的后稷族系文化,在晋西南地区延续了约300年,到大约距今3800年之后,随着二里头文化势力从洛阳盆地进入,才彻底告一段落。令人奇怪的是,陶寺晚期文化典型的大肥袋足鬲、深腹簋、三足杯、单耳杯、鬶形器、折肩罐等陶器在晋南消失,却突然出现于陕北北部石峁类型末期的神木新华[27]、石峁遗址,以及鄂尔多斯地区的朱开沟早期遗存等当中[28]。
    《国语·周语》记载:“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韦昭注:“衰,谓启子太康废稷之官,不复务农。《夏书序》曰:‘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窜,匿也。尧封弃于邰,至不窋失官,去夏而迁于邠,邠西接戎,北近狄也。”韦昭以“太康失国”解释“夏之衰”,可谓确当。按照夏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的方案[29],王湾三期文化后期就应当是早期夏文化,“太康失国”就应该发生在公元前2千纪之初的王湾三期文化后期偏晚阶段,相当于石峁类型晚期。而陶寺晚期文化因素恰好于此时进入陕北—鄂尔多斯地区,岂不正对应姬周先人不窋“自窜于戎狄之间”的事件[24]?
    然则又如何理解“戎狄之间”?韦昭显然是从戎狄有别的角度,认为戎在西方,狄在北方。但《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前面说“可以威民而惧戎”,后面讲“狄之广莫,于晋为都”,将戎和狄当作了同一个对象。按照王玉哲的梳理,西周以前北方已有狄(即易)的名称,春秋战国时期所谓戎、狄可以互称,战国末期才如《大戴礼记·明堂》所说出现“南蛮、东夷、北狄、西戎”这样整齐划一的说法[30]。实际上我们目前无法确证“自窜于戎狄之间”到底属于哪种情况,但说石峁类型可能属于笼统的“戎狄”之文化,或者“戎”与“狄”之某一支的文化,应该大致不差。
    四、石峁类型具体可能属于黄帝族系后裔北狄的文化
    龙山时代的老虎山文化虽与晋南文化面貌各异,分庭抗礼,但其渊源却都是仰韶文化,都有着晋西南、豫西和关中东部的庙底沟类型的深厚基因[31]。我们曾撰文论述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可能是黄帝族系的文化[32,33],那么,老虎山文化就应当是黄帝族系后裔的文化。上述老虎山文化游邀类型可能对应后稷族系。后稷姬姓,而据《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 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据《国语·晋语》,黄帝诸“子”中第一姓即为姬姓。可知黄帝和后稷可能确存在渊源关系。
    无独有偶,属于黄帝之后的还有可能姬姓的北狄。《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大荒北经》也说:“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知北狄、白犬、犬戎在传说中也都是黄帝后裔,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同一群人的不同称呼,白犬或即白狄。《世本》又说:“鲜虞,姬姓,白狄也。”推测白狄可能也是姬姓,与后稷同宗黄帝。这就是说,石峁类型可能笼统属于“戎狄”文化,具体属于黄帝后裔北狄的文化。
    当然戎也有姬姓宗黄帝者。《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伐骊戎”,杜预注:“骊戎……其君姬姓。”又“晋献公……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所以也不排除石峁类型与姬姓戎有关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