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峁类型的后继文化也当属于戎狄文化 老虎山文化的继承者,是内蒙古中南部和陕北等地的朱开沟文化[34,35],再之后的晚商时期,则发展为陕北的李家崖文化[36]和鄂尔多斯地区的西岔文化等[37],陶鬲、甗、三足瓮延续,石城衰落,新出刀、剑等各种武器工具类和装饰品类“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属于半农半牧文化。 李伯谦认为,晋陕高原的石楼—绥德类型青铜文化的族属,当为甲骨文中记载的和武丁长期争战的 方[38],而石楼—绥德类型青铜器群与李家崖文化、西岔文化等在分布地域和时代上有所重合,很可能就是一回事。吕智荣则认为,李家崖文化可能是《周易》所说“高宗伐鬼方”的鬼方遗存[39]。而无论是方还是鬼方,应当都属于戎狄之属。据《古本竹书纪年》:“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此“西落鬼戎”应即“鬼方”,属于狄(翟)人。而诸狄中的赤狄,被认为属于隗氏,也当与鬼方有关。可证鬼方很可能属于狄之一支。由此上溯,也可证“石峁人”可能属于戎狄,更可能属于狄人。 有以上论述,就可得出石峁人属于传说中的黄帝后裔北狄先民的推论。也可知狄人至少四千多年以来就生活在长城沿线,和华夏同源而交流,同根而相煎,《墨子·节葬下》“尧北教乎八狄”的说法并非全属妄言。石峁所出玉器、石浮雕上的人面形象,着意强调突出的颧骨,说明狄人和华夏人具有类似的形貌特征,而绝非西方人形象。狄人曾经达到过令人难以置信的文明高度,为多元一体早期中国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沈长云早先主要通过对历史传说的钩沉,提出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的观点[40]。但黄帝和黄帝后裔毕竟并不是一回事。黄帝不会晚到尧舜禹时代,不会晚到龙山时代。吕智荣虽然和我同样提出石峁古城可能为古代狄族先民之都邑的观点,但他将石峁遗存归之于“黄帝的后裔”“共工氏”,则是我不能同意的,因为共工氏在龙山时代大约是以豫北辉县一带为中心的,而且一般认为其先人可能为姜姓炎帝而非姬姓黄帝[41,42]。至于张怀通提出的“石峁古城是上古西夏的都邑”的观点[43],与我所论“西夏”年代相差甚远,我认为难以成立。 注释: [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县文体局,等 . 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J]. 考古,2013(7):15—24. [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县石峁遗址管理处 .陕西神木县石峁城址皇城台地点[J].考古,2017(7):46—56. [3]韩建业“.石峁人”或属北狄先民[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12-27(8). [4]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 岱海考古:一:老虎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5]韩建业 .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6]田广金 . 论内蒙古中南部史前考古[J]. 考古学报,1997(2):121—146. [7]魏坚.试论永兴店文化[J].文物,2000(9):64—68. [8]张忠培.杏花文化的侧装双鋬手陶鬲[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4):6—50. [9]张宏彦,孙周勇 . 石峁遗存试析[J]. 考古与文物,2002(1):56—61. [10]巩启明.新世纪陕西史前考古的重要收获:下[J].文博,2018(5):31—50. [11]韩建业 .略论中国铜石并用时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不同模式[M]//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古代文明:第2卷.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84—96. [12]韩建业 . 距今 5000 年和 4000 年气候事件对中国北方地区文化的影响[M]//周昆叔,莫多闻,佟佩华,等 .环境考古研究:第三辑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59—163. [13]韩建业 . 老虎山文化的扩张与对外影响[J]. 中原文物,2007(1):17—23.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 .山西襄汾陶寺城址 2002 年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2005(3):307—346. [1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省临汾市文物局.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16]王文清.陶寺遗存可能是陶唐氏文化遗存[M]//田昌五 . 华夏文明:第一集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06—123. [17]邹衡 . 关于探讨夏文化的条件问题[M]//田昌五.华夏文明:第一集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62—179. [18]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工作站,芮城县旅游文物局 . 清凉寺史前墓地[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 ①“唐伐西夏”最早见于《逸周书·史记解》:“昔者西夏,性仁非兵,城郭不修,武士无位,惠而好赏,屈而无以赏。唐氏伐之,城郭不守,武士不用,西夏以亡。”又《左传·昭公元年》:“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次序也是先有“大夏”,后有“唐人”。我曾提出“唐伐西夏”的结局,就是陶唐氏从豫东鲁西南迁居晋西南,对应考古学上临汾盆地陶寺文化的形成和庙底沟二期类型的消亡。参见韩建业:《唐伐西夏与稷放丹朱》,《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4期,第119—123页。 [19]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延安市文物研究所 .陕西延安芦山峁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N].中国文物报,2018-11-16(7). [20]韩建业 .葬玉、殉葬与毁墓:读《清凉寺史前墓地》[N].中国文物报,2017-06-13(8). [21]高江涛.试析陶寺遗址的“毁墓”现象[M]//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三代考古:七.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345—354. [22]钱 穆 . 周 初 地 理 考[J]. 燕 京 学 报 ,1931(10):1955—2008. [23]班固.汉书: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4]韩建业 . 先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阶段[J]. 考古与文物,2002(增刊):212—218. [25]王明辉.周人体质特征分析[G]//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庆祝佟柱臣先生八十五华诞学术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909—924. [26]邹衡 . 论先周文化[M]//邹衡 .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297—356. [27]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 神木新华[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8]韩建业 . 内蒙古朱开沟遗址有关问题的分析[J].考古,2005(3):55—64. [29]韩建业 . 论二里头青铜文明的兴起[J]. 中国历史文物,2009(1):37—47. [30]王玉哲 . 中华民族早期源流[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34—40. [31]韩建业 . 龙山时代的中原和北方:文明化进程比较[J].中原文化研究,2017(4):81—84. [32]黄怀信 .仰韶文化与原始华夏族:炎、黄部族[J].考古与文物,1997(4):33—37. [33]韩建业 . 涿鹿之战探索[J]. 中原文物,2002(4):20—27. [34]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鄂尔多斯博物馆.朱开沟: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发掘报告[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35]田广金,韩建业 . 朱开沟文化研究[M]//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研究:五:庆祝邹衡先生七十五寿辰暨从事考古研究五十年论文集 .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227—259. [36]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 李家崖[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 [37]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清水河县文物管理所.清水河县西岔遗址发掘简报[M]//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考古报告集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1:60—78. [38]李伯谦 .从灵石旌介商墓的发现看晋陕高原青铜文化的归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15—29. [39]吕智荣.鬼方文化及相关问题初探[J].文博,1990(1):32—37. [40]沈长云 . 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N]. 光明日报,2013-03-25(15). [41]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M].增订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47—48,136—139. [42]邹衡 .关于夏商时期北方地区诸邻境文化的初步探讨[M]//邹衡 .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253—294. [43]张怀通 . 谁的石峁?:石峁古城系上古西夏都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3-18(1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