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区域异质性视角下民族地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研究(2)

http://www.newdu.com 2019-11-05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马楠 参加讨论

    二、民族地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的宏观比较
    1.民族地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在深入论证区域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关系之前,本文先从整体层面对二者之间的轮廓性关系进行描述。区域资源禀赋的评价一直是领域内研究的难点,目前尚没有一种公认的测算体系能够有效全面地反映区域内的资源条件。考虑到能源资源的战略性地位,资源禀赋丰裕程度的相对性,资源的社会性与产业关联性,以及能源储量是一个随着开发技术的发展而动态浮动的变量,本文采用“资源相对承载能力”来对区域内的资源禀赋进行评价。测算公式为:
    
    以民族八省区整体为对象,选取石油、天然气、煤炭①资源相对承载能力反映区域内资源禀赋条件,观察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基本关系。如表1、图1所示。
    
    由表1、图1可见,2003年至2014年民族地区资源禀赋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其中石油资源相对承载力均值为27103.84万人,天然气资源相对承载力均值为55893.47万人,煤炭资源相对承载力均值为47980.9万人。而民族地区人均GDP水平,则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从2003年的57112.87元增加至2014年的309242元。整体来看,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资源禀赋没有明显的“诅咒”或者“优势”关系,资源是“中性的”。局部分阶段来看,2004年以前区域资源条件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相对较高,贡献也较为明显,资源“优势”性得以体现;此后,经济发展逐渐偏离区域资源条件,资源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在2010年煤炭资源相对承载能力明显下降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反而呈现了加速增长,这又从反面体现了资源的“诅咒”性。因此,可以认为二者并非单一的线性关系,而是动态的非线性关系。
    2.分省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分析区域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整体比较的基础上,分区域进行比较。选取2003年至2014年民族八省区资源综合相对承载力反映各自的资源禀赋条件②,如表2所示。
    
    图1 2003年至2014年民族地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变化
    
    由表2可知,内蒙古和***两区资源相对承载能力较大,但波幅明显,这主要与区域内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关;广西资源相对承载能力较弱,且呈现逐年降低趋势;西藏资源贫瘠,相对承载能力十分有限;其余省区资源相对承载能力保持稳定。在此基础之上,观察民族各省区平均资源相对承载能力与人均GDP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各民族省区,2003年至2014年区域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呈现“诅咒”现象,即:资源禀赋越丰裕,其区域经济增长能力越弱。这与“资源诅咒论”十分契合。
    通过以上两个部分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的研究对象,其资源禀赋理论的应用存在显著差异。民族地区整体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并非单一的线性关系,而是动态的非线性关系;单个民族省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呈现“诅咒”关系。
    笔者认为,这种差异产生的主要是由于分析对象的区域异质性所导致。首先,将民族地区整体作为分析对象,参照系是其本身,资源相对承载能力无法评判区域资源禀赋是丰裕还是稀缺,这种条件下所做的分析仅体现了资源本身的价值和这种价值对经济的影响。其次,单一民族地区作为分析对象,参照系是彼此,这种条件下的分析隐含地引入了除资源禀赋以外的诸多区域异质性因素,如:经济基础、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区位条件等,这些异质性因素与资源禀赋共同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
    
    图2 2003年至2014年民族八省区资源相对承载力与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