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县官”之由来与战国秦汉时期的“天下”观

http://www.newdu.com 2019-11-20 《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 杨振红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里耶秦简8-461简秦始皇更名方中有“王室曰县官”“公室曰县官”的规定,它表明以“县官”称天子、国家的制度始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王制”理论下的世界由“四海、流(荒)、九州、县内”组成,狭义的天下=国家=九州,广义的天下=四海之内=海内。这一理论约在春秋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形成,是分封制下王畿制度与县制结合的产物。战国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加、交通的发达,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逐渐扩展,天下观也发生重大变化,遂产生邹衍“大九州”说,中国仅为广义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但由于王制理论深入人心,故秦始皇仍依照这一理论,将新王朝和帝室取名为“县官”,意为从诸侯国君升格为天子,成为居住在县内(王畿)统治天下的官。
    关 键 词:县官/天下/秦始皇/王制/九州/大九州
    标题注释: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乐学整理与研究”(17ZDA250)成果。
    作者简介:杨振红(1963- ),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教授。
    一、关于“县官”的学术史
    “县官”一词,传世文献中先秦时期仅两现。一为《墨子·杂守》:“寇近,亟收诸杂乡金器若铜铁及他可以左守事者。先举县官室居、官府不急者,材之大小、长短及凡数,即急先发。寇薄,发屋伐木,虽有请谒,勿听。入柴勿积鱼鳞簪,当队,令易取也。材木不能尽入者,燔之,无令寇得用之。”①一为《史记·范雎列传》:“秦王乃拜范雎为相。收穰侯之印,使归陶,因使县官给车牛以徙,千乘有余。到关,关阅其宝器,宝器珍怪多于王室。”②时当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出土材料方面,睡虎地秦简所出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四月南郡郡守腾颁布的《语书》中,也提及“县官”:“有(又)且课县官独多犯令而令、丞弗得者,以令、丞闻。以次传;别书江陵布,以邮行。”整理小组注释:“县官,县中官吏。”③
    秦汉以后文献中则大量出现“县官”一词,如《史记》中含注共出现36次,《汉书》中含注共出现82次,《后汉书》中含注共出现28次。《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中出现次数最多,分别为21次(加三家注共22次)和23次(加颜师古注共24次)④。
    关于县官的含义及来源,《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予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
    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家王畿内县即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⑤
    说县官指天子,天子与国家义同,县官一词缘于夏代王畿内县即国都之制,王者“官”天下,故称县官。《汉书·霍光传》:“(霍)禹为大司马,称病。禹故长史任宣候问,禹曰:‘我何病?县官非我家将军不得至是,今将军坟墓未干,尽外我家,反任许、史,夺我印绶,令人不省死。’”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县官谓天子。⑥
    《汉书·宣元六王传·东平思王刘宇》:“(刘)宇谓中谒者信等曰:‘汉大臣议天子少弱,未能治天下,以为我知文法,建欲使我辅佐天子。我见尚书晨夜极苦,使我为之,不能也。今暑热,县官年少,持服恐无处所,我危得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
    不敢指斥成帝,谓之县官也。⑦
    清代刘宝楠《愈愚录》卷四“县官”条总结秦汉时期“县官”有三义:
    (1)秦制,县令称县官。《史记·范雎列传》“秦王因使县官给车牛以徙”,是也。(2)然《李斯列传》云:“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此县官当谓天子,盖不敢斥言,而托词于县官也。汉武帝时,言利之臣赋敛无度,一切取民,亦托词于县官。《平准书》:“大将军击胡虏,数万人衣食仰给县官”……县官并指天子,此必当时旧文,故太史公承用之,所以著其实也。班、范书亦称县官……李贤注《刘盆子传》云:“县官谓天子也。”案:二史所称县官,皆是有所指斥,不敢直言也。此承用太史公语,疑亦当时原文。(3)《汉书·两龚传》:“使者至县请舍,欲令至廷拜授印绥,舍曰:‘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县官?’遂于家受诏。”《后汉书·刘矩传》:“为雍邱令,告民曰:‘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县官谓县舍,犹学官之比。《汉书·循吏传》:“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师古曰:“学官,学之官舍也。”《传》又云:“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此别一义。⑧
    其一,秦制的县令称县官。其二,汉代的县官指天子,是当时人用语,前三史是照录当时人的说法。其三,汉代县官还有县舍的含义,犹如学官。
    清朝郭嵩焘《礼记质疑》卷五在讨论《礼记·王制》时案:
    郑意以《周礼》未尝名国都为县,《商颂》但言邦畿,而《夏书》已有“酒荒于厥邑”之文,因通邑于县,以为夏时之称。陈氏祥道引《周礼》有在乡之县,有在遂之县,有采邑之县,有间田之县,故王畿统谓之县。其说近之而义未尽。《周礼》:“四井为邑,四甸为县。”邑县地至小。而《诗》《书》多称国都曰邑:《汤誓》“率割夏邑”,《立政》“其在商邑”,《周书》“用附我大邑周”,及诸言“作新大邑”“宅新邑”是也。《诗》:“商邑翼翼”“作邑于丰”,无云县者。《史记》:邹衍名中国曰“赤县神州”。《始皇纪》“宇县之中”,《陈书·高祖纪》“光宅区县”,《唐书·礼乐志》“福流寰县”,谢庄文“扫耻瀛县”“缔开县”,皆承邹衍之遗,名天下曰县。《绛侯世家》:“盗买县官器。”《索隐》:“县官谓天子。”疑秦汉之际乃有此称。经云“天子之县内”亦汉时语也。郑据夏时言之,似属无征。⑨
    郭嵩焘认为,商周时称邑,不称“县”,郑玄认为邑通县,故说“县内是夏时天子所居州界名”,但这种说法缺乏依据。据《史记》记载,邹衍始将中国称作“赤县神州”,因此,秦始皇以后的“宇县”“区县”“寰县”“瀛县”等说法,都是承袭邹衍的遗绪,把“天下”称为县。《索隐》“县官谓天子”的说法也缘于此,当最早出现在秦汉之际。《礼记·王制》所说“天子之县内”也是汉代人的说法。换言之,郭嵩焘认为《王制》的成书晚至汉代。
    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
    中井积德曰:县官犹言公家也。本郡县人之言,指各处县治而言,遂转为指国家之言,是后世官府文字之类,难据文义作解。张文虎曰:《索隐》“夏官”二字疑衍。⑩
    中井积德认为,县官意为公家,是郡县人称县治之语,遂演变为代指国家,属于官府文书用法,很难根据文义加以解释。张文虎怀疑“夏官”是衍字。从其“难据文义作解”可以看出,中井积德的观点属望文生义。
    赵伯雄认为,《墨子·杂守篇》和睡虎地秦简中的“县官”指县一级的官吏,到了两汉,在《史》《汉》等书中,才开始转变为国家或天子义。两周金文里的县字还看不出与地域区划间的关系。《周礼》中的“县”不指国都。孙诒让说《周礼》的县鄙“皆公邑也”,是天子、国君直接统治的“邑”。在战国秦汉时人心目中,“县”与天子、君主的直接统治密切相关。《吕氏春秋·季秋纪》里说:“是月也……合诸侯,制百县。”百县与诸侯对举,显系指天子直辖的地方而言。汉代“县官”一词可能就是从这种“县”的观念中发展出来的。汉人所说的县官,其初义是指中央政府或国家,后加以引申,才出现了代表天子的含义。(11)
    张家山汉简中也大量出现“县官”一词。如《二年律令》简4-5:“贼燔城、官府及县官积冣(聚),弃市。贼燔寺舍、民室屋庐舍、积冣(聚),黥为城旦舂。其失火延燔之,罚金四两,责(债)所燔。乡部、官啬夫、吏主者弗得,罚金各二两。”整理小组注释:
    官府,官衙。县官,指官方。(12)
    综上,先秦时期三条史料中的“县官”均指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县的官府或官吏。汉代文献中的“县官”多数指天子或国家,但个别情况下也指郡县之县的官府或官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