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齐思和本科就读于民国时期著名的教会学校燕京大学,他在那时就已经显露出了自己的史学才华,发表了好几篇极有分量的学术论文,并担任燕大历史系《史学年报》的主编。当时的燕大历史系主任洪业(William Hung,1893-1980)教授非常欣赏他的才能,把他作为燕大派赴哈佛攻读博士学位的重要人选。然而,齐思和当时的学术兴趣完全在中国史上,他并不想赴美留学,认为美国的中国史研究无论资料还是师资都不如中国。洪业则一再动员他赴美,并且建议他学习美国人最擅长的美国史,洪业说,“虽然美国历史比较短,但是他们研究得比较深,你可以学习他们研究的方法,回来之后用这种新方法研究中国史,对于中国史你就能有新的突破”。(40)在洪先生的鼓励和督促之下,齐思和这才负笈哈佛,主修美国史,但博士论文做的依然是中国史方面的题目。齐思和由此成为第一位通过哈佛燕京学社的奖学金赴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燕大毕业生,在整个燕大的校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洪业早年也曾留学美国历史学重镇哥伦比亚大学,并获得了历史学硕士学位,导师是美国“新史学”的领军人物詹姆斯·哈维·鲁宾逊(James Harvey Robinson,1863-1936),论文题目是《“春秋左传”与其对中国史学思想的影响》。(41)洪业自己就是通过学习美国人治西洋史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史学的传统题目。而且根据洪业的另一位学生刘子健的回忆,洪业培养历史人才是很有计划的,主要是鼓励每个学生做相应的断代史研究,从而完成整体的学术布局,“他鼓励学生郑德坤研究考古,齐思和研究春秋战国,瞿同祖研究汉代,周一良研究魏晋六朝,杜洽研究唐代,冯家昇研究辽代,聂崇岐研究宋代,翁独健研究元代,王伊同研究南北朝,房兆楹、杜联喆夫妇和王锺翰研究清代”。(42)洪业的留学经历和他的学术布局深深影响了齐思和的博士论文选题,使他用学得的美国史研究方法来考察春秋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而之后燕大派赴哈佛大学读博的翁独健、周一良等人走的也是这种学术路径。洪业由此成为了齐思和学术生涯中的重要导师,所以齐思和在博士论文的扉页将其题献给了洪业教授(To Professor William Hung)。 齐思和留学时的哈佛大学历史系,在美国史研究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学术水准,并且云集了一批像麦基文、施莱辛格、塞缪尔·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1887-1976)这样的一流学者。齐思和遵照洪业的规划,“知难而进主修美国史,选修英国史、世界中世纪史、政治思想史、史学方法、国际关系史及西洋现代史等课程”。(43)这些多种多样的西洋史课程,特别是美国史的课程,大大开拓了齐思和的学术视野,而且在史学研究方法上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对他的博士论文帮助很大。此外,齐思和的几年留学生涯也对他之后的学术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回国之后,他不仅继续从事春秋战国历史的研究,而且还开设了美国史、西洋现代史、史学概论等课程。他之所以能够有实力和底气在国内率先开设这些全新的课程,与他在哈佛历史系所受的严格的美国史学术训练有极大的关系。新中国建立后,齐思和更是把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集中在世界中世纪史领域,为我国年轻的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世界中世纪史的重要研究内容,正是他博士论文所关注和参照的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他晚年在这方面用力甚勤,除了工作需要外,也与撰写博士论文时的研究兴趣密切相关。哈佛大学的美国史和与之相关的西洋史研究方法,通过齐思和这位优秀的中国留学生传递回了中国。与之相似,后于齐思和赴哈佛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的周一良和吴于廑(吴保安)先生,也是在做中国史方面的博士论文的同时,修读了相当多的西洋史课程。他们回国之后,也是在从事中国史研究的同时,把相当多的精力投入到了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来。他们二人合编的《世界通史》,成为中国世界史领域的经典教材,影响了数代中国的世界史学人。(44)更有意思的是,这套四卷本《世界通史》的上古部分正是由齐思和主持编写的。也就是说,三位先后留学哈佛的历史学博士,实现了美国的西洋史学术传统在中国的知识迁移,奠定了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