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名人 >

“学则须疑”:李大钊对顾颉刚的学术影响(5)

http://www.newdu.com 2019-12-19 《兰州学刊》2019年第5期 李长银 参加讨论

    注释:
    ①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上,张京华先后发表过《顾颉刚与李大钊在北大二三事》(《史学史研究》2003年第2期)和《顾颉刚与李守常》(《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之后又将这两篇文章修订收录于《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一书中。继张先生之后,周文玖先生以《顾颉刚日记》为基本资料,对李大钊与顾颉刚的学术关系进行了考察。参见周文玖:《顾颉刚与朱希祖、李大钊的学术关系——以〈顾颉刚日记〉为中心的探讨》,《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②顾颉刚:《致叶圣陶二一》,《顾颉刚书信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28页。
    ③张京华:《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95-396页。
    ④顾颉刚:《西斋读书记》,《顾颉刚读书笔记》第15卷,第362页。
    ⑤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自序》,收入《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1卷,第31-32页。
    ⑥周文玖:《顾颉刚与朱希祖、李大钊的学术关系——以〈顾颉刚日记〉为中心的探讨》,《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⑦顾颉刚:《致李大钊》,《顾颉刚书信集》第2卷,第1-3页。
    ⑧顾颉刚:《致蔡元培五》,收入《顾颉刚书信集》第1卷,第145-146页;顾颉刚:《致沈兼士八》收入《顾颉刚书信集》第1卷,第508页。
    ⑨顾颉刚:《致刘经庵》,《顾颉刚书信集》第2卷,第113-114页。
    ⑩顾颉刚:《致李大钊四》,《顾颉刚书信集》第2卷,第3页。
    (11)张京华:《古史辨派与中国现代学术走向》,第403页。
    (12)周文玖:《顾颉刚与朱希祖、李大钊的学术关系——以〈顾颉刚日记〉为中心的探讨》,《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13)武军:《李大钊与中国古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4期。关于李大钊的古史研究,还可参看吴汉全:《李大钊与中国古代史研究》,《史学月刊》2002年第5期。
    (14)李大钊:《今与古》,《李大钊全集》(修订本)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4-15页。
    (15)顾颉刚:《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1卷,第164页。
    (16)顾颉刚:《答刘、胡两先生书》,《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1卷,第203-204页。
    (17)仅在1921至1922年期间,《顾颉刚日记》即有三处提及《晨报》。顾颉刚:《顾颉刚日记》第1卷,第106、127、299页。
    (18)顾颉刚:《答刘、胡两先生书》,《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1卷,第203-204页。
    (19)武军:《李大钊与中国古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1999年第4期。
    (20)林存光:《历史上的孔子形象:政治与文化语境下的孔子和儒学》,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第418页。
    (21)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收入《李大钊全集》(修订本)第1卷,第429页。
    (22)李大钊:《史学概论》,收入《李大钊全集》(修订本)第4卷,第463页;李大钊:《史学要论》,《李大钊全集》第4卷,第523页。
    (23)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李大钊全集》(修订本)第3卷,第185-192页。
    (24)顾颉刚:《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收入《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4卷,第12页。
    (25)顾颉刚:《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收入《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4卷,第5页。顾颉刚在厦门大学的讲演稿,曾经尤伯熙“笔记”,发表在《厦大周刊》第160-163期,但并无此两句。
    (26)李长银:《在“穷变”中“立真”:顾颉刚的“孔子变迁论”及其影响》,《孔子研究》2017年第1期。
    (27)顾颉刚:《致程憬问孔子学说何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书》,收入《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4卷,第13页。
    (28)顾颉刚:《致傅斯年间孔子学说何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书》,收入《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4卷,第19页。
    (29)程憬:《答书》,《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第2集第13期,1928年1月23日;傅斯年:《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收入《傅斯年全集》第1册,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79-486页。
    (30)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梁启超全集》第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第768页。
    (31)周予同:《五十年来中国之新史学》,《学林》第4辑,1941年2月。
    (32)余英时:《中国史学的现阶段:反省与展望》,收入《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第363-364页。
    (33)王学典:《新史学和新汉学:中国现代史学的两种形态及其起伏》,《史学月刊》2008年第6期。此外,王先生还在《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