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多维贫困的分层与测算 通过对CSS2013年数据资料的整理,在维度等权重与指标等权重情形下,依据K=0.35的临界线,计算了贫困发生率(H)、AF多维贫困指数(),②所得数据表明民族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与多维贫困指数都是大于非民族地区的,这就说明相比非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的多维贫困状况更严峻。如表3。 从表4不难看出,在35%的临界线下,多维贫困的层级贡献度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特征,与非民族地区相比,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多维贫困层级贡献度的分层更加突出,物质层级的贡献度为0.295,相比之下,能力层级的贡献度更高,达到了0.303,而权利维度所占的比例最高,为0.403。而在物质维度中维度贡献度最高的是收入保障维度,为0.167,这说明收入是否贫困对于物质层级的评价具有基础性作用。而在能力层级中的维度贡献度中,增收能力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12.8%,这显示了增收能力应该是对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居民扶贫过程中应当着重提升的能力维度。在权利层级当中,政治参与权与教育文化权是维度贡献度中的前两位,相差仅为0.01,这就说明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农村居民的教育文化参与和政治参与,其中,参与有两重含义:一是参与不只是被动性地进入;二是参与要求发展机会的均等。[17]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实现自己的权利。 在35%的临界线下,把民族地区的多维贫困具体指标按照等权重进行处理之后,按照指标贡献度的大小,具体排名见表5。排名前八位的指标分别是权利维度中的收听广播状况(0.095)、互联网使用状况(0.093)、向政府反映意见指标(0.090)、看报情况(0.089)、读书情况(0.086)、能力维度中的个人工作状况(0.085)、权利维度中的教育年限(0.066)、物质维度中的燃料使用状况(0.053),非民族地区的农村居民多维贫困也与之相类似,但在具体的指标贡献度上的指数会有所不同。从这些指标的排名构成不难看出,即使是从指标等权重的角度来看,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的多维贫困指标贡献度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状况,即在表层的是物质维度,也即是物质贫困,在第二层的是能力维度,即能力贫困,在最深层的依然是权利维度,也可称之为权利贫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