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如沈阳军区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红军时期)》第6册,内部资料,1977年;《红军第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边区、川陕边区史料》,内部资料,1954年;高恩显等:《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1927.8-1937.6)》(1),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鄂豫皖》(上),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后勤工作·回忆史料》(1),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人民军医出版社:《创业维艰·回忆红军时期的卫生工作》,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3年;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编委会:《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1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陕西省志·第72卷·卫生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四川省志·医药卫生志》,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6年;江西省苏区志编纂组:《江西省苏区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年;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卫生志》,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②详见张晓丽:《20世纪30年代苏区卫生防疫运动述论》,《安徽史学》2004年第4期;李中东、崔艳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医疗卫生思想初探》,《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3年第1期;张志荣:《试析赣东北苏区对疫病的防治》,《学术交流》2007年第10期;唐国平:《试论中央苏区卫生防疫宣传的特点》,《党史文苑》2008年第6期;田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卫生防疫运动》,《北京党史》2007年第3期。 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写作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页。 ④孔永松、林天乙、戴金生:《中央革命根据地史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2页。 ⑤谭克绳、马建离、周学濂:《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页。 ⑥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卫生志》,第213页。 ⑦谭克绳、马建离、周学濂:《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第6页。 ⑧温贤美:《川陕革命根据地》,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5页 ⑨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编写组:《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25页。 ⑩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编写组:《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第525页。 (11)谭克绳:《中国革命根据地史》上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73页。 (12)谭克绳、欧阳植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简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第345-346页。 (13)方志敏:《方志敏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1页。 (1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宁化县委员会文史组:《宁化文史资料》第3辑,内部资料,1987年,第61-62页。 (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宁化县委员会文史组:《宁化文史资料》第3辑,第67、69页。 (16)沈阳军区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红军时期)》第6册,第4-5页。 (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宁化县委员会文史组:《宁化文史资料》第3辑,第61-62页。 (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宁化县委员会文史组:《宁化文史资料》第3辑,65页。 (19)张全德、王先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医药卫生史简编》,内部资料,1986年,第6页。 (20)张汝光、郭劳夫、何曼秋:《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工作史略》,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第5页。 (21)冯彩章、李葆定:《贺诚传》,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第35页。 (22)沈阳军区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红军时期)》第6册,第7-8页。 (23)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编委会:《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1卷,第40页。 (24)张全德、王先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医药卫生史简编》,第8-10页。 (25)方志敏、邵式平等:《回忆闽浙皖赣苏区》,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393页。 (26)沈阳军区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红军时期)》(第6册),第16页。 (27)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编委会:《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1卷,第2页。 (28)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卫生志》,合肥:黄山书社,1997年,第74页。 (29)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卫生志》,第73页。 (30)隰积德:《红四方面军医疗卫生的组织演变及其工作发展》,《后勤工作·回忆史料》(1),第583页。 (31)中共信阳地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丰碑·中共信阳地区党史资料汇编》第3辑,内部资料,1984年,第247页。 (32)信阳地区卫生局、信阳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信阳地区卫生志》,内部资料,1986年,第116-119页;中共信阳地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丰碑·中共信阳地区党史资料汇编》第3辑,第247-248页。 (33)隰积德:《红四方面军医疗卫生的组织演变及其工作发展》,《后勤工作·回忆史料》(1),第584页。 (34)隰积德:《红四方面军医疗卫生的组织演变及其工作发展》,《后勤工作·回忆史料》(1),第584页。 (35)张全德、王先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医药卫生史简编》,第28页。 (36)信阳地区卫生局、信阳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信阳地区卫生志》,第122-123页。 (37)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卫生志》,第77页。 (38)《军医学校扩大情形》,《红色中华》1933年1月14日,第7版。 (39)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卫生志》,第79页。 (40)信阳地区卫生局、信阳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信阳地区卫生志》,第126页。 (41)河南省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编辑委员会:《河南省预防医学历史经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41-42页。 (42)刘斌:《江西省苏区志》,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年,第295页。 (43)侯志英:《大别山风云录·豫东南土地革命战争史稿》,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43页。 (44)罗惠兰、刘雪明、许静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权建设研究》,第377页。 (45)张汝光、郭劳夫、何曼秋:《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工作史略》,第9页。 (46)人民军医出版社:《创业维艰——回忆红军时期的卫生工作》,第29页。 (47)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卫生志》,第83页。 (48)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卫生志》,第84页。 (49)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卫生志》,第84页。 (50)沈阳军区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红军时期)》第6册,第25-27页。 (51)隰积德:《红四方面军医疗卫生的组织演变及其工作发展》,《后勤工作·回忆史料》(1),第586-587页。 (52)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卫生志》,第216-217页。 (53)信阳地区卫生局、信阳地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信阳地区卫生志》,第115页。 (54)张全德、王先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医药卫生史简编》,第96页。 (55)马白山:《忆琼崖人民军队的后勤工作》,《后勤工作·回忆史料》(1),第94页。 (56)张全德、王先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医药卫生史简编》,第99页。 (57)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卫生志》,第89页。 (58)《连一级卫生勤务》,高恩显等:《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1927.8-1937.6)》(1),第137页。 (59)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编写组:《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编》,第556页。 (6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训令第二号·苏维埃区暂行防疫条例》,高恩显等:《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1927.8-1937.6)》(1),第45页。 (61)刘斌:《江西省苏区志》,第295页。 (62)刘斌:《江西省苏区志》,第295页。 (63)刘斌:《江西省苏区志》,第295页。 (64)张汝光、郭劳夫、何曼秋:《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工作史略》,第283-284页。 (65)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稿编写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稿》,第194页。 (66)赣南医学院苏区研究卫生中心:《中央苏区卫生工作回忆史料》,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年,第116-117页。 (67)许世友:《我在红军十年》,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年,第90页。 (68)张汝光、郭劳夫、何曼秋:《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工作史略》,第284页。 (69)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20页。 (70)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编委会:《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1卷,第51页。 (71)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老年文艺家协会:《江西文艺史料》第12辑,内部资料,1992年,第110-111页。 (72)《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古田会议文献资料》,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年,第394页。 (73)《中国工农红军医院政治机关工作暂行条例》,高恩显等:《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1927.8-1937.6)》(1),第34-35页。 (74)沈阳军区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红军时期)》第6册,第202页。 (75)王书城:《中国卫生事业发展》,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13页。 (76)人民卫生事业的开拓者贺诚在中央苏区担任红军总医院政委期间,贯彻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提出的优待伤病员的精神,向红军总医院全体医务人员提出了“一切为了伤病员”的口号,并将其作为红军医疗卫生工作的宗旨和基本方针(见刘善玖、钟继润:《“一切为了伤病员”——论中央苏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宗旨》,《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1933年8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医院政治机关工作暂行条例》更好地贯彻了这一方针。该条例明确医院政治机关的任务是:采取政治上一切措施,保障伤病人员伤病的迅速痊愈和提高伤病人员的政治情绪;计划组织欢迎伤病人员进院与欢送伤病人员出院的工作;供给各院和各所伤病人员的报纸、杂志和书籍;注意改善伤病人员的物质生活;预防和消灭一切违反伤病人员利益的行为(如官僚主义的对待伤病人员);组织与进行对伤病人员及工作人员的政治教育和文化娱乐工作;计划与组织发动地方党、政府及群众团体对伤病人员的慰劳工作等。见《中国工农红军医院政治机关工作暂行条例》,高恩显等:《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1927.8-1937.6)》(1),第34-35页。 (77)早在1928年,为解决战争时期伤病人员的医治问题,毛泽东就曾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提出“用中西两法治疗”的卫生工作方针,详见李洪河:《新中国的疫病流行与社会应对》,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第248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