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需要设计和实施治边方略体系,其中文化戍边方略是最重要的治边方略。文化戍边方略就是利用戍边文化所具有的“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机理,对边疆各种社会主体复杂多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予以正确引导、合理疏导和有效规约,并以此达到守边、治边、护边、稳边、强边的功效。文化戍边方略对边疆治理走向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高效化、协同化、精细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推行文化戍边方略,首先需要凝练和创建具有戍边功能的文化价值体系。其次,需要构建完备的文化传承和传播体系。 关键词:边疆治理现代化;戍边文化;文化戍边方略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系统理论及其指数化研究”阶段性成果(16ZDA058) 作者简介:方盛举,云南大学特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云南 昆明,650091)。 政治学视野中的边疆是指有陆地边境线的省级行政区。边疆治理就是以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为实现边疆省区的安全、稳定与发展,依法对边疆区域内的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处置的活动及其过程。边疆治理现代化就是以边疆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的边疆治理行动及其过程的正向演化。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边疆治理的发展方向和价值目标。具体地说,边疆治理现代化主要涉及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法治化、治理过程民主化、治理方略科学化、治理制度及政策系统化、治理机制协同化、治理结构专门化、治理业绩高效化等。 边疆治理要收获好的效果,必须设计和推行科学的治理方略。边疆治理方略就是边疆治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的总称。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科技水平等不同,边疆治理方略具有不同的社会历史性特征。在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时期,先后实施过屯垦戍边、封贡、和亲、互市、教化、以夷制夷等边疆治理方略。新中国建立以来,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长治久安,保证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我国边疆治理在汲取历史上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科学治理方略。如法治稳边、情感固边、文化戍边、开放兴边、共治强边等方略,有力地推进了我国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文重点阐释文化戍边方略及其对边疆治理现代化的独特作用。 一、戍边文化与文化戍边方略 我国边疆作为国家疆域的边缘地带,其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国际性特征,在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的形势下,我国边疆受境外文化的影响、冲击和渗透难以避免,边疆的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等成为最现实的挑战。境内外频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交往,不仅会带来多元文化碰撞和冲突,而且还会刺激民族意识、宗教意识的强化,有可能对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带来消极影响。如果我们对边疆文化领域出现的问题应对不利、处置不当、解决不好,容易出现累积和溢出效应,直接演化成为重大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由此对边疆社会安全和政治安全形成挑战。为有效解决边疆文化领域出现的问题及其诱发的社会政治问题,我们认为,在边疆治理过程中,有必要创设和实施文化戍边方略。 从管理学视角看,文化是特定社会共同体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并被社会共同体成员普遍认同和践行的价值观念、精神品格、行为规范、使命愿景等的总和。“每个社会群体或者社会分类的成员都会持有一套共同的心理程序,这套心理程序构成了这些人的文化。” 特定社会共同体的“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该共同体的所有成员产生引导、规约、凝聚、激励、动员等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粘合剂,它通过为组织成员提供言行举止的标准,而把整个组织聚合起来……文化作为一种意义形成和控制机制,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 大到国家或地区,小到单位或部门,都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涵养和培育所需要的文化样态,并在其成员中主动传播该文化,经过持久的文化建设过程,该文化的治理功效就会逐渐显现和释放出来。这是一个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过程。通过这个持续的文化营造过程,可以确立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社会进步、保障组织发展的良好文化样态,并逐渐把其固化为特定社会或组织的心理习惯、思维方式和行为风尚。在边疆治理过程中,我们把文化作为一种柔性治理工具,在发展边疆、巩固边疆和稳定边疆中开发其独特功能、发挥其独特优势,从而形成文化戍边现象。如果我们把文化戍边上升到边疆治理长期应该坚持的方法和策略,则形成为文化戍边方略。从学理上分析,文化戍边方略就是通过主动构建和积极传播有利于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维持边疆社会秩序、提高边疆治理效能的先进文化样态。包括充分地开发该文化样态的引导力、规范力、控制力、约束力、凝聚力、激励力、感召力、协调力等,对边疆各社会主体复杂而多元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进行正确引导、合理疏导和有效规约过程中,所采取的较稳定的方法及策略的总和。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文化戍边方略的基本内涵: 特定的文化,即戍边文化,具有强大的戍边功能。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在开发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中所形成和积累下来的积极成果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文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所积淀下来的精神产品。本文的研究所选取的是狭义的文化。不同的社会共同体,不同的地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由于面临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不同,都会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在我国边疆地区,多样性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形成了异质多元的文化。但这些异质多元的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戍边文化。其内容包括: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崇敬与追求;对国家大一统发展状态的强烈认同;对民族和谐、宗教和顺关系的强烈期许;对外来入侵者同仇敌忾的强烈家国情怀;对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强烈愿望;维护国家安全的敏锐意识和心理自觉;戍边、固边、兴边、强边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周边国家及其人民具有亲诚惠容的情怀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具有“五个认同”的强烈心理倾向;对民主法治作为边疆治理基本准则的认可;唯有改革才能强边,唯有开放才能兴边的坚定信念等等。上述这些心理倾向、价值追求、精神信念、行为准则等,构成了戍边文化。当戍边文化成为边疆各族群众的集体无意识行为选择时,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守边、卫边、固边、稳边的能量和力量,在漫长的国家疆域的边缘地带形成一道隐性的边防长城,守卫和捍卫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文化戍边其实就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以文化保卫边疆安全、发挥文化的非传统功能的一种方式。” 文化戍边方略是在历史上的边疆治理实践和当代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来的重要治边方略。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时期就非常重视边疆治理中成功经验的总结,学者或者官员们把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而且必须长期坚持的方法和策略称为“治边方略”。边疆学学者方铁教授曾指出:“所谓‘治边方略’,指历代王朝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渐次总结,在治边方面形成的较稳定的谋略与传统,核心部分是地缘政治方略、文化软实力方略、博弈谋胜方略。” 当代中国的边疆治理实践,同样需要总结概括具有时代特点的边疆治理方略。继承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方略,结合当代管理学中的组织文化理论,我们认为,可以研究设计文化戍边方略,以此作为当代中国边疆治理实践长期遵循的方法和策略。文化戍边方略以打造卓越的戍边文化,提高边疆文化软实力为使命。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是文化戍边的前提条件。在绵延万里的边疆地区打造兼具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强大文化软实力,关键是以各具特色的、多样性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为目标,以戍边功效的充分发挥为依归,打造出具有世界视野、中国气派、边疆特色的文化样态。这一文化样态对内能够成为边疆各族群众团结凝聚的精神纽带,对外能够对周边国家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国际文化讲坛流行一句名言:19世纪是靠军事改变世界,20世纪是靠经济改变世界,21世纪要靠文化改变世界。文化戍边方略一旦确立成为边疆治理实践必须长期坚持的方法和策略,对完善边疆治理体系,提高边疆治理效能,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