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边疆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化戍边方略(4)

http://www.newdu.com 2020-01-14 《思想战线》2019年第6期 方盛举 参加讨论

    四、推行文化戍边方略的关键环节
    构建完备的文化传承和传播体系是文化戍边方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具有戍边功能的文化价值体系往往是抽象的观念形态、思想形态和精神形态,它只存在于人们内心的偏好、期盼、信念、信仰之中,也仅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不经意的外化出来。它不会自觉而有效地传承和传播,甚至有时候,当受到不良观念或者思想的影响和冲击,其戍边功能还有可能被软化或抑制。所以,要发挥戍边文化的功能,就必须以高度自觉地,有目的有计划地构建戍边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体系,借助一定的载体,把戍边文化从思想观念、精神价值等抽象性的形态,转化为生动形象,有说服力的具象化形态,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戍边文化的纵向传承和横向传播,通过灌输、说服、熏陶等机制,把戍边文化推广给更多的人,使其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它、认同它、践行它,真正实现戍边文化的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由此可以持续地发挥其守卫边疆、巩固边防的功能。戍边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体系由文化载体和文化网络两部分构成。
    第一,戍边文化载体,也称为戍边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载体,就是承载着戍边文化信息的特定事物或人物,包括戍边英雄、戍边故事、戍边仪式等。其作用就是把抽象的戍边文化具象化,使其以更为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戍边英雄。在古代和当代戍边实践中,前赴后继地产生过很多模范人物、传奇人物,他们对戍边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国家所倡导的价值观、精神品格、行为准则等。“英雄是一些人物,无论他们是在世的还是故去的,无论他们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他们都具有某一文化高度赞扬的品格,因此被视为行为的楷模。”“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组织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传承和传播戍边文化就必须要善于寻找、发现或塑造戍边英雄,挖掘他们身上的典型性、代表性的戍边事迹,使其成为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杆,不仅具有唤醒历史记忆的作用,也具有反映特定时代精神的作用,还具有教育、引导、塑造当代人品行的作用。所以,实施文化戍边方略必须有意识地去发现和树立戍边英雄。
    戍边故事。以戍边实践为基础,通过对特定戍边事件及其人物的生动描述,对事件演进中曲折情节的刻画,来呈现一段形象生动的历史记忆。戍边故事承载着我们所追求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格,由于其生动的描述和曲折的情节特别符合人们求新求奇的心理规律,对人的熏陶和改造功能较为强大。“这些小故事能够起到借古喻今的作用,还可以为目前的组织政策提供解释和支持。” 戍边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需要大量借助戍边故事这个载体来进行,所以有目的、有计划地采集、制作戍边故事是实施文化戍边方略的重要工作。
    戍边仪式。是对具有戍边价值的器物、事物、人物、事件等所设立的典礼活动及其秩序形式。“仪式是一系列活动的重复,这些活动能够表达并强化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什么目标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重要的,哪些人无足轻重。” 常见的戍边仪式主要有戍边表彰会、升旗仪式,戍边历史事件的纪念仪式,戍边英烈的祭奠仪式,国门界碑建设与修缮仪式,戍边博物馆、纪念馆、纪念碑、雕塑等的揭幕仪式等等。戍边仪式是典型的文化活动,其蕴含和承载着诸多人文价值追求、精神追求。戍边仪式以正式、庄重、严肃的活动形式,提醒和强化人们的国防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唤起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戍边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网络。文化传承是指特定的文化在代际之间的传授和继承过程;文化传播是指特定文化在社会群体中的传送和散布过程。二者有区别和侧重点,但也存在共性,即二者都必须借助必要的渠道和路径等才能实现文化信息的传递。我们把戍边文化传承和传播过程中使用的渠道和路径统称为戍边文化网络。“文化网络一旦被作为一种组织文化的要素加以重视之后,便能为组织文化的传播起到良好的作用。” 戍边文化网络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大众传媒、文艺作品、会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传播的主要网络,是青年一代价值观形成与精神品格塑造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不能仅限于传播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传播正确的价值追求、高尚的精神追求等先进的精神文化。我们精心凝练和创建的戍边文化,就是先进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在我国边疆,为有效推行文化戍边方略,应该根据一定标准,确定一批国门学校,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要求这些国门学校把戍边文化融入平时的教育和教学环节,真正做到戍边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让戍边文化通过学校教育这个文化网络得以传承、传播和传扬,促使其内化为边疆青年一代的信念、信仰和思维方式,进而为其外化为边疆社会普遍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传播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统称为大众传媒,包括:报刊图书、广播影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因其传播效率高、效果好而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文化网络。推行文化戍边方略,离不开对这一庞大文化网络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存在于边疆地区的大众传媒文化网络更是开发利用的重点。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的大众传媒管理者,都可以制定激励性政策,鼓励采集、制作和创作戍边新闻作品、戍边影视作品、戍边文学艺术作品等,借助这些作品来宣传、展示戍边英雄的事迹,讲好戍边故事,传播戍边知识和信息。对于边疆省区的大众传媒管理者,还可以进一步制定约束性政策,要求各公共媒体机构,每年必须采编刊发或者播放播出一定数量、一定比例的戍边新闻作品、影视作品、文艺作品等。不同类型的大众传媒对戍边文化的反复传播,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形塑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把以服务社会大众为目的,具有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设施、产品等的总和统称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与大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网络,它以满足大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的。由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群众性、基层性、普惠性等特征。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电台、电视台,以及其延伸到基层的文化站、文化活动室、流动文化服务车等文化服务设施,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边疆地区,可以把遍及城乡每一个角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基础平台和主要渠道,来传播戍边文化。国家应该早日启动和实施边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来提高我国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边疆地方政府应该持续推进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边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工程等来完善边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边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会议。会议是文化传播的重要网络文化形式。会议的类型繁多,但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会议主要有培训会、学术会、讨论会等。戍边文化以会议方式来实现其传播效果,主要是通过把戍边文化植入各种会议的主题,或者植入会议的内容中。所以,推行文化戍边方略,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举办系列以边疆治理为主题的培训会、学术会、研讨会,把戍边意识、戍边思想、戍边知识等融会贯通于其中。即使不是以边疆治理为主题的培训会、学术会或者研讨会,我们也可以做到有意识地在会议议程中加入戍边文化的内容,借助各种会议的平台和渠道,达到传播戍边文化的目的。
    第三,推行文化戍边方略,必须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行动准则。文化对人和社会具有形塑功能,但这是一个持续而持久的改造和塑造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凝练和打造戍边文化,进而用它来形塑边疆社会,同样是一个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过程。首先要在繁杂的戍边实践中去发现和挖掘戍边英雄,采集和编写戍边故事,这是一个持续而持久的工程和过程。其次,不管使用恰当传播网络讲好戍边故事的过程,还是运用戍边仪式培育戍边情怀和意识的过程,必然要遵循“知——情——意——行”的心理规律,从对戍边知识和信息的认知到对其产生情感认同,需要很长的培育时间。从感性层面的认同状态深化为理性层面的意识和信念,再进一步变为自觉的行为选择,并养成行为习惯,这个心理过程是极其漫长的。再次,戍边文化在实现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其他不良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使戍边文化的功能受到软化和抑制。戍边文化始终要与各种不良文化进行持续的博弈、斗争,最终克服不良文化干扰和影响,并持续发挥出对边疆的防卫和守卫功能,这个过程也是造成漫长而持久的。总之,文化戍边方略的推行想搞急于求成和立竿见影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相反要始终坚持持续原则和持久原则,在长期的春风化雨和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润中,在不经意的时间流淌中,实现戍边文化对边疆社会的改造和塑造目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