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历史考据 >

简帛数术的发现与研究:1949-2019(4)

http://www.newdu.com 2020-03-3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 晏昌贵 廉超 参加讨论

    注释:
    ①《汉书》卷30《艺文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01、1702页。按:先秦子书如《墨子》亦有“数术”连用的例子,但多指各种治国御下之术,与本文所说的“数术”不同。
    ②如属于“历谱”类的《大历》《梁丘藏》,属于“蓍龟”类的《易繇阴阳卦》《师春》以及“杂占”类的《璅语》等,参看(美)夏含夷:《重写中国古代文献》,周博群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07-150页。
    ③该书曾多次再版重印,此据中华书局1993年版,文中描述亦多据此书前所附“出版说明”。
    ④研究子弹库帛书的作品极多,不断有学者总结综述已有的成果,较有代表性且年代较近的有徐在国《楚帛书诂林》(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刘信芳《出土简帛宗教神话文献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4年)、李零《子弹库帛书》上下册(北京:文物出版社,2017年)。
    ⑤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遗址的清理》,《考古》1960年第10期;甘肃省博物馆:《甘肃武威磨咀子6号汉墓》,《考古》1960年第5期;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武威汉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年;湖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湖北江陵三座楚墓出土大批重要文物》,《文物》1966年第5期。
    ⑥罗福颐:《临沂汉简概述》,《文物》1974年第2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定县40号汉墓发掘简报》,定县汉墓竹简整理组:《定县40号汉墓出土竹简简介》,二文并载《文物》1981年第8期。按:其中的《日书》简,是根据后来在云梦睡虎地秦简中发现“日书”书题后追认的。
    ⑦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第7期;晓菡:《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概述》,《文物》1974年第9期。
    ⑧季勋:《云梦睡虎地秦简概述》,《文物》1976年第5期;孝感地区第二期亦工亦农文物考古训练班:《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第6期。
    ⑨安徽省文物工作队等:《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8期。
    ⑩吴九龙:《银雀山汉简释文》,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银雀山汉墓竹简(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年;裘锡圭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集成(伍)》,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胡平生:《阜阳双古堆汉简数术书简论》,《出土文献》第4辑,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11)《云梦睡虎地秦墓》编写组:《云梦睡虎地秦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第22页。
    (12)李零:《中国方术考》,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2000年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修订本(本文写作即据该版本),2006年中华书局重版,改名为《中国方术正考》。
    (13)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第17页。
    (14)李零主编:《中国方术概观·占星卷(上)》,伊世同点校、何琳仪复校,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卷首“序言”。
    (15)刘国忠:《〈五行大义〉研究》,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宋会群:《中国术数文化史》,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蒲慕州:《追寻一己之福:中国古代的信仰世界》,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
    (16)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陈松长编著:《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专刊之七,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1年;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壹)》,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上海:中西书局,2013年;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李零:《北大汉简中的数术书》,《文物》2011年第6期;陈侃理:《北大秦简中的方术书》,《文物》2012年第6期;黄德宽:《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概述》,《文物》2017年第9期。
    (17)陈伟主编:《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陈伟主编:《秦简牍合集》[壹]、[叁]、[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年。
    (18)如简牍整理小组编:《居延汉简》(壹)一(肆),台湾“中研院”史语所,2014-2017年;张德芳主编的“甘肃简牍集释”系列等。
    (19)赵益:《古典术数文献述论稿》,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刘瑛:《〈左传〉、〈国语〉方术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陈侃理:《儒学、数术与政治灾异的政治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陶磊:《〈淮南子·天文〉研究——从数术史的角度》,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从巫术到数术——上古信仰的历史嬗变》,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20)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增订本”。
    (21)李零:《说数术革命:从龟卜筮占到式法选择》,《中国文化》2017年第1期。
    (22)席泽宗:《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发现——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五星占〉》,《文物》1974年第11期;陈久金:《关于岁星纪年若干问题》,《学术研究》1980年第6期;何幼琦:《试论〈五星占〉的时代和内容》,《学术研究》1979年第1期;莫绍揆:《从〈五星占〉看我国的干支纪年的演变》,《自然科学史研究》1998年第1期;徐振韬:《从帛书〈五星占〉看“先秦浑仪”的创制》,《考古》1976年第2期;薮内清:《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の“五星占”について》,见《小野胜年帛书颂寿纪念:东方学论集》,(京都)龙谷大学东洋史学研究会,1982年;(美)墨子涵:《从周家台〈日书〉与马王堆〈五星占〉谈日书与秦汉天文学的互相影响》,《简帛》第6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田余庆:《说张楚——关于“亡秦必楚”问题的探讨》,《历史研究》1989年第2期。
    (23)顾铁符:《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内容简述》,《文物》1978年第2期;席泽宗:《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彗星图》,《文物》1978年第2期;王胜利:《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中的彗星图占新考》,《马王堆汉墓研究文集》,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李学勤:《论帛书白虹及〈燕丹子〉》,见氏著:《简帛佚籍与学术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胡文辉:《“白虹贯日”新解》,见氏著:《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
    (24)刘乐贤:《马王堆天文文书考释》,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9-194页;陈松长:《帛书〈刑德〉分野说略考》,见氏著:《简帛研究文稿》,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晏昌贵:《马王堆帛书星宿分野考》,《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8辑,长沙:岳麓书社,2012年。
    (25)(加拿大)叶山:《读银雀山阴阳文献的复原及其与道家黄老学派的关系》,刘乐贤译,《简帛研究译丛》第2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陈乃华:《从汉简〈占书〉到〈晋书·天文志〉》,《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5期;连劭名:《银雀山汉简〈占书〉述略》,《考古》2007年第8期。
    (26)邓文宽:《出土秦汉简牍“历日”正名》,《文物》2003年第4期;刘乐贤:《简帛数术文献探论》(增订本),第18-19页;李零:《与邓文宽先生讨论“历谱”概念书》(马克和夏德安意见附在此文中),见氏著:《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李零:《视日、日书和叶书——三种简帛文献的区别和定名》,《文物》2008年第12期。
    (27)程少轩:《肩水金关汉简“元始六年(居摄元年)历日”复原》,《出土文献》第5辑,上海:中西书局,2014年;何茂活:《肩水金关出土〈汉居摄元年历谱〉缀合与考释》,《考古与文物》2015年第2期;许名玱:《敦煌汉简2263〈永始四年〉复原试拟》,《出土文献》第7辑,上海:中西书局,2015年;杨小亮:《西汉〈居摄元年历日〉缀合复原研究》,《文物》2015年第3期;晏昌贵:《读〈肩水金关汉简(贰)〉札记二则》,见丁四新主编:《楚地简帛思想研究(六)》,长沙:岳麓书社,2015年;张存良等:《甘肃永昌县水泉子汉简“五凤二年历日”整理与研究》,《考古》2018年第3期。
    (28)刘乐贤:《秦汉历日的内容及功用》,《法国汉学》第14辑,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29)陈侃理:《出土秦汉历书综论》,《简帛研究2016(秋冬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利用历书考订年代的研究极多,如陈久金、陈美东:《临沂出土汉初古历初探》,《文物》1974年第3期;殷光明:《从敦煌汉简历谱看太初历的科学性和进步性》,《敦煌学辑刊》1995年第2期;罗见今:《敦煌汉简中历谱年代之再研究》,《敦煌研究》1999年第3期;黄一农:《秦汉之际(前220-前202年)朔润表》,《文物》2001年第5期;张培瑜:《根据新出历日简牍试论秦和汉初的历法》,《中原文物》2007年第5期;李忠林:《秦至汉初(前246至前104)历法研究》,《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2期。
    (30)陈侃理:《秦汉的颁朔与改正朔》,见余欣主编:《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类似的研究可参看(韩)金秉骏:《汉代伏日及腊日:节日与地方统治》,《简帛研究2016春夏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31)苏俊林:《关于“质日”简的名称和性质》,《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日)工藤元男:《具注历的渊源——“日书”·“视日”·“质日”》,薛梦潇译,《简帛》第9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32)彭浩:《张家山汉简〈算数书〉注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郭书春:《试论〈算数书〉的理论贡献与编纂》,《法国汉学》第6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洪万生等:《数之起源——中国数学史开章〈算数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6年。
    (33)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贰)》,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肖灿:《岳麓书院藏秦简〈数〉研究》,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34)李均明:《清华简〈算表〉的文本形态与复原依据》,《出土文献研究》第12辑,上海:中西书局,2013年。
    (35)韩巍:《北大秦简中的数学文献》,《文物》2012年第6期;《北大秦简〈算书〉土地面积类算题初识》,《简帛》第8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36)参看《云梦睡虎地秦墓》,第12、21-22页;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梦县博物馆:《湖北云梦睡虎地M77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08年第4期;陈侃理:《北大汉简数术类〈六博〉、〈荆决〉等篇略述》,《文物》2011年第6期。曾有多位学者提及孔家坡“日书”标题,但均未有照片证实,2018年11月9—10日在武汉东湖召开的“湖北出土简帛日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刘国胜曾展示该简的幻灯照片,证实孔家坡汉简确有“日书”标题。又,我们在文中将具体的《日书》加书引号,如“睡虎地秦简《日书》”,一般泛称则不加。
    (37)刘信芳:《秦简中的楚国〈日书〉试析》,《文博》1992年第4期;林剑鸣:《〈睡〉简与〈放〉简〈日书〉比较研究》,《文博》1993年第5期;胡文辉:《睡虎地秦简中的楚〈日书〉》,《华学》第4辑,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0年;刘乐贤:《楚秦选择术的异同及影响——以出土文献为中心》,《历史研究》2006年第6期。
    (38)晏昌贵:《略论睡虎地秦简〈日书〉对楚〈日书〉的继承与改造》,见丁四新主编:《楚地简帛思想研究(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放马滩、睡虎地、孔家坡三种〈日书〉之比较》,见张德芳主编:《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39)陈炫玮:《孔家坡汉简日书研究》,(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Harkness,Ethan Richard(郝益森).“Cosmology and the Quotidian:Day Books in the Early China.” PhD.diss.,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University of Chicago,2011;王强:《孔家坡汉墓简牍校释》,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刘乐贤:《孔家坡汉简〈日书〉“岁”篇初探》,《简帛》第2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晏昌贵:《孔家坡汉简〈日书·岁〉篇五行配音及相关问题》,《简帛》第2辑;陈斯鹏:《孔家坡汉简补释》,《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第6期;王强:《孔家坡汉简校释丛札》,《出土文献研究》第12辑,上海:中西书局,2013年;李天虹、蔡丹:《读孔家坡汉简〈日书〉杂记》,《简帛》第11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刘国胜、凡国栋、杨芬:《孔家坡汉简日书释文补正》,《简帛》第12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40)张国艳:《简牍日书研究论著目录》,简帛网2017年1月17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699.
    (41)沈颂金:《中日两国学者研究秦简〈日书〉评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9期;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二十年》,《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10期;晏昌贵:《简帛数术史料的发现与研究三十年》,见冯天瑜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简帛〈日书〉的发现与研究》,见陈锋主编:《中国经济与社会史评论》2011年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
    (42)曾宪通:《楚月名初探——兼谈昭固墓竹简的年代问题》,《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1期;于豪亮:《秦简〈日书〉记时记月诸问题》,见中华书局编辑部编:《云梦秦简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43)杨巨中:《〈日书·星〉释议》,《文博》1988年第4期;(日)成家彻郎:《中国古代的占星术和古星盘》,苌岗译,《文博》1989年第6期;王志平:《睡虎地〈日书·玄戈篇〉探源》,《文博》1999年第5期;尚民杰:《云梦〈日书〉十二时名称考辨》,《华夏考古》1997年第3期;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二十八宿纪日法补证》,见氏著:《简帛数术文献探论(增订版)》,第53-63页。关于《日书》与历法研究的综合讨论可参看陶磊:《〈日书〉与古历法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9期。
    (44)李学勤:《〈日书〉与楚、秦社会》,《江汉考古》1985年第4期。
    (45)《日书》研读班:《日书:秦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博》1986年第5期。
    (46)林剑鸣:《从秦人价值观看秦文化特点》,《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秦汉政治生活中的神秘主义》,《历史研究》1991年第4期。
    (47)张铭洽:《云梦秦简〈日书〉占卜术初探》,《文博》1988年第3期;《秦简〈日书〉之“建除法”试析》,《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第7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年。
    (48)吴小强:《秦人婚姻家庭生育观念新探》,《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3期;《秦人生育意愿初探》,《江汉论坛》1989年第11期;《从云梦秦简看战国秦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2期。吴小强另有《秦简日书集释》一书,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
    (49)贺润坤:《从〈日书〉看秦国的谷物种植》,《文博》1988年第3期;《从云梦秦简〈日书〉看秦国的农业水利等有关状况》,《江汉考古》1992年第4期;《从云梦秦简看秦社会有关捕盗概况》,《简帛研究》第3辑,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50)李晓东、黄晓芬:《从〈日书〉看秦人鬼神观及秦文化特征》,《历史研究》1987年第4期;《秦人鬼神观与殷周鬼神观比较》,《人文杂志》1989年第5期。
    (51)(日)工藤元男:《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广濑薰雄、曹峰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52)李零:《中国方术续考》,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年;刘增贵:《睡虎地秦简〈日书〉〈土忌〉篇数术考释》,《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8本第4分(2007年12月);胡文辉:《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刘道超:《择吉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53)程少轩:《放马滩简式占古佚书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其精要部分曾以《放马滩简所见式占古佚书的初步研究》为题,刊于《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83本第2分(2012年6月),全书于2018年由中西书局出版。
    (54)黄儒宣:《〈日书〉图像学研究》,上海:中西书局,2013年。
    (55)王强:《出土战国秦汉选择数术文献神煞研究——以日书为中心》,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8年。
    (56)蒲慕州:《睡虎地秦简〈日书〉的世界》,《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2本第4分(1993年4月);《追寻一己之福——中国古代的信仰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57)(美)夏德安:《战国民间宗教中的复活问题》,陈松长、熊建国译,《简帛研究译丛》第1辑,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年;《战国时代兵死者的祷辞》,陈松长译,《简帛研究译丛》第2辑,长沙:湖南出版社,1998年;《周家台的数术书》,《简帛》第2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Harper,Donald."Warring States Natural Philosophy and Occult Thought." in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813-884.
    (58)刘道超:《秦简〈日书〉择吉民俗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晏昌贵、梅莉:《楚秦〈日书〉所见的居住习俗》,《民俗研究》2002年第2期;刘增贵:《秦简〈日书〉中的出行礼俗与信仰》,《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2本第3分(2001年9月);王子今:《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彭卫、杨振红:《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杨英:《祈望和谐——周秦两汉王朝祭礼的演进及其规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59)Harper,Donald,and Marc Kalinowski,eds.,Books o f Fate and Popular Culture in Early China:The Daylook Manuscripts of the Warring States,Qin,and Han.Leiden and Boston:Brill,2017.
    (60)王明钦:《王家台秦墓竹简概述》,见艾兰、邢文主编:《新出简帛研究: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连劭名:《江陵王家台秦简与〈归藏〉》,《江汉考古》1996年第4期;王宁:《秦墓“易占”与〈归藏〉之关系》,《考古与文物》2000年第1期。
    (61)朱渊清:《王家台〈归藏〉与〈穆天子传〉》,《周易研究》2002年第6期;程二行、彭公濮:《〈归藏〉非殷人之易考》,《中国哲学史》2004年第2期;蔡运章:《秦简〈寡〉、〈天〉、〈〉诸卦解诂——兼论〈归藏易〉的若干问题》,《中原文物》2005年第1期;李尚信:《读王家台秦墓竹简“易占”札记》,《周易研究》2008年第2期。
    (62)邢文:《秦简〈归藏〉与〈周易〉用商》,《文物》2000年第2期;林忠军:《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周易研究》2001年第2期;宋镇豪:《谈谈〈连山〉和〈归藏〉》,《文物》2010年第2期。
    (63)李家浩:《王家台秦简〈易占〉为〈归藏〉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1期;辛亚民:《略论王家台秦简〈归藏〉的风格特征》,《船山学刊》2014年第3期;李学勤:《〈归藏〉与清华简〈筮法〉、〈别卦〉》,《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1期。
    (64)韩自强:《阜阳汉简〈周易〉研究:附〈儒家者言〉、〈春秋事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美)夏含夷:《阜阳汉简〈周易〉简册形制及书写格式之蠡测》,《简帛》第6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黄儒宣:《阜阳汉简〈周易〉卜辞试探》,《周易研究》2008年第5期。
    (65)刘大钧:《读清华简〈筮法〉》,《周易研究》2015年第2期;李学勤:《清华简〈筮法〉与数字卦问题》,《文物》2013年第8期;(美)夏含夷:《是筮法还是释法——由清华简〈筮法〉重新考虑〈左传〉释例》,《周易研究》2015年第3期;(美)柯鹤立:《试用清华简〈筮法〉解读包山占卜记录中的卦义》,《简帛研究2016年(春夏卷)》,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106年;刘光胜:《从清华简〈筮法〉看早期易学转进》,《历史研究》2015年第5期。
    (66)周小钰:《试论北大汉简〈荆决〉与敦煌〈周公卜法〉、〈管公明卜法〉的关系》,《出土文献》2016年第2期。
    (67)王勇:《五行与梦占——岳麓书院藏秦简〈占梦书〉的占梦术》,《史学集刊》2010年第4期;孙占宇、鲁家亮:《放马滩秦简及岳麓秦简〈梦书〉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
    (68)陈苏镇:《北大汉简中的〈雨书〉》,《文物》2011年第6期。
    (69)方勇:《读北大汉简札记》,《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张传官:《读北大汉简〈仓颉〉、〈节〉、〈雨书〉等篇丛札》,《出土文献研究》第15辑,上海:中西书局,2016年;王挺斌:《读北大汉简零拾》,《出土文献》第8辑,上海:中西书局,2016年;高一致:《秦汉简帛农事类资料分类汇释及相关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
    (70)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考古》2016年第7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71)马王堆汉墓整理小组:《马王堆汉墓〈相马经〉释文》,《文物》1977年第8期;谢成侠:《关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的探讨》,《文物》1977年第8期;赵逵夫:《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发微》,《文献》1989年第4期;顾铁符:《奔马·袭乌·马式》,《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2期;何清谷:《伯乐相马考》,《人文杂志》1983年第6期;胡平生:《“马踏飞鸟”是相马法式》,《文物》1989年第6期;余欣:《出土文献所见汉唐马术考》,《学术月刊》2014年第2期。
    (72)高一致:《秦汉简帛农事资料分类汇释及相关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
    (73)甘肃省博物馆汉简整理组:《居延汉简〈相刀剑〉册释文》,《敦煌学辑刊》1982年第3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居延新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中国简牍集成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简牍集成》第九册,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年。
    (74)马明达:《居延汉简〈相刀剑〉册初探》,《敦煌县辑刊》1982第3期;钟少异:《古相剑术刍论》,《考古》1994年第4期;何茂活:《居延汉简〈相刀剑〉册释读析疑》,《简牍学研究》第5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4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