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史学评议 >

“考索之功”与史学批评(3)

http://www.newdu.com 2020-05-12 《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 刘开军 参加讨论

    三、从考索走向独断
    “考索之功”之于史学批评的重要性已如上述,然而我们又须清醒地认识到,事物总有正反两面。倘若一味推崇“考索之功”,却可能掉进知识的“陷阱”,不自觉地流于琐碎与窒碍。事实已经证明,“考索之功”并不能解决史学批评研究必然遭遇的全部问题。一个证据,就是有关《史记》的评价。王允说《史记》不过是一部“谤书”,而裴松之又为司马迁辩解:“不隐孝武之失,直书其事耳,何谤之有乎?”宋人沈括则另有考虑,认为所谓“谤”,“正是迁之微意”。此类问题,就不是“考索之功”所能回答的了。“考索之功”解决了史学批评“是什么”的问题,它能呈现出批评家围绕哪些问题展开过怎样的评论、商榷或者论争,甚至批评史上一些不易知晓的细节,但却无法理解和评估“为什么”这样批评、这种批评“怎么样”。当它面对宏观架构与理论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进而言之,“批评”本身只是一种表象,而在“批评”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认识的分歧、立场的差异、观念的对立。说到底,史学批评是有关史学的思想表达与学术诉求,最终将指向史学理论。这才是史学批评史的学术灵魂之所系。它要靠研究者赋予,而唯有具“独断之学”者才能担负起这样的使命。东晋葛洪关于《史记》有一段名论:“司马迁发愤作《史记》百三十篇,先达称为良史之才。其以伯夷居列传之首,以为善而无报也;为《项羽本纪》,以踞高位者非关有德也。”刘知幾对此不以为然,反驳道:“迁之驰骛今古,上下数千载,春秋已往,得其遗事者,盖唯首阳之二子而已。然适使夷、齐生于秦代,死于汉日,而乃升之传首,庸谓有情。今者考其先后,随而编次,斯则理之恒也,乌可怪乎?……又迁之纰缪,其流甚多。夫陈胜之为世家,既云无据;项羽之称本纪,何必有凭。必谓遭彼腐刑,怨刺孝武,故书违凡例,志存激切。”那么,如何看待葛洪揣测司马迁、刘知幾又批评葛洪这一连锁反应,就成为史学批评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二十余年前,瞿林东撰写《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对此事的评论堪称“独断之学”的典范:“葛洪之说,并非全无根据。一则司马迁‘发愤’著史,在《史记·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安书》中都有明言。二则《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针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说法,确实讲过‘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但是,葛洪把这二者直接联系起来,以寓‘善而无报’之意以自喻,那无疑是曲解了从而也贬低了司马迁著史的崇高目标。刘知幾从客观历史和史书编次两个方面批评葛洪,所驳甚是。至于刘知幾批评葛洪所谓‘项羽列于本纪,以为居高位者非关有德也’的说法,可谓是非参半。所谓是者,刘知幾认为司马迁并不是以此来‘怨刺’汉武帝。所谓非者,刘知幾认为司马迁以项羽列为本纪,正是他的‘纰缪’之一,又‘何必有凭’呢。这是他拘于史例而不察司马迁著述之深意所致。”这样写出来的史学批评史,不是批评事件的简单编年或资料的随意堆积,也不是浮光掠影地发一些隔靴搔痒的评论,而是既明辨是非,又分析缘由,掘发出“批评”的隐曲与意蕴,做到了“批评之批评”。
    要之,史之为学,立足于考索,又以独断为归宿。在这个问题上,史学批评也不能例外。“独断之学”排斥人云亦云,摒弃耳食之论。当然,独断不是武断,也不是偏执,更不是骄矜。还是章学诚说得好,它是高明者的“别识心裁”,是以史家之才情与学识去裁量和审视那些进入了历史语境的人与事、情与思。
    (注释略)
    作者简介:刘开军,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