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白鹿化龙:从宋代四川盐神信仰变化看官民盐权分配的博弈(3)


    (二)帝国象征为符号的盐神塑造 
    在宋代四川盐区,官方为规避赤裸裸的利益表白,还采取了另一类策略化的方法,即将帝国象征的符号塑为盐神,以隐喻食盐占有的合理性,这主要通过龙和道教首领人物来表现。 
     “龙”在宋代是帝国的象征,它处于一个由国家承认的权威体系当中,代表着帝国利益的在场。盐卤与水有关,而水在传说中又归龙管,如此官方便顺利地将盐神与龙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体现自身利益的隐喻。官方通过营造“龙”在四川盐区的出现,使得“自然的卤水经历了文化化的过程,这表明帝国的进入对当地来说意味着一套隐喻帝国等级秩序的象征符号的进入”[13]252。官方通过将龙与自身的权力等同起来,以此完成对当地盐权垄断的“合法化”程序。 
    如云安盐场除祀扶嘉等官员为盐神,又以龙的显现来加强官方垄断。据称:“汉扶嘉生一女,一日游于溪畔,恍惚有娠,年余产一物,无手足耳目,嘉怒,劈为九段,投之溪中,须臾化为九龙。”[9]246在这里,扶嘉因九龙的启示寻找到云安盐水的位置,其女“依其嘱掘井至九口”[5]309,可以说九龙正是云安盐场九井的隐喻。因此,九龙也一并得到祭祀,宋代“又锡九龙以王号,今为九井之神”[9]246。 
    大宁监(治今重庆巫溪县)是宋代川东最著名的产盐区,“大宁之井咸泉出于山窦间,有如垂瀑”[14]300,成为官方符号介入的重点区域。五代时,大宁便被渲染为“盐井水中往往有龙,或白或黄,鳞鬛光明”[15]168,宋代仍然加以崇祀。太宗淳化间在盐泉出口嵌以铁龙头,龙口下有池,曰“龙池”,旁塑“龙君庙”,庙内奉祀三位龙神[16]204。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三龙神一并封王,分别称“普济”王、“善利”王、“广惠”王,号“涌盐源盐井三神祠”;徽宗政和五年(1115),又御赐庙额“宝源”[8]礼20之126。 
    达州(治今四川达州市)因盐被誉为“在诸郡为最优”[11]1041,其产盐重区通明县(今四川万源县东南)宣汉井场祀奉“盐井龙王”,官方在此建“宣汉盐井龙王祠”,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赐庙额“惠济”,孝宗乾道二年(1166)加封为“显应侯”[8]礼20之81。 
    长宁军(治今四川珙县东)为川西最著名的盐产地,境有淯井,“其井不凿而自成”,成为官方掌控的著名大井。官方以淯井盐泉有雌雄二水,虚构有雌雄二龙护佑,于监中奉祀“雌雄龙君”为盐神,“取雌雄之义”[6]5021,5025。 
    宋代官方盐神的塑造,除“龙”符号外,道教的象征亦与之同。如索安士(A.K.Seidel)所言:“自汉末道教产生伊始,帝国权威的神化与象征便是其核心,鬼神与世俗官府平行,实则统一在同一个结构中。”[17]48帝国凭借道教为喉舌获得“君权神授”的舆论,反过来道教获得官方的授权肯定,道教首领人物受到帝国敕封,本身就隐含了帝国权力的渗透。受到敕封的道教人物(如张道陵被封为“天师”等),同样代表了帝国的利益,他们的活动同样具有官方权力在场的暗示。官方将敕封的道教首领人物塑为盐神,更隐喻地体现官方对地方资源的垄断。因道教在民间的信仰基础更广,更能为官方起到政策宣传和民心教化(宣传并承认食盐官有)的作用。 
    如隆州(治今四川仁寿县)境有陵井,“纵广三十丈,深八十丈,益部产盐甚多,此井最大”[6]4473。陵井的开凿相传与道教始祖张道陵有关。“汉时有山神,号‘十二玉女’,为道人张道陵指陵上开盐井,因此陵上有井,名陵井”,因张道陵“开凿盐井,人得其利,故为立祠”,被官方祀为盐神。为强调道教的神异色彩,以突出帝国的权威象征,张氏开井被渲染为:“天师以后汉建武十年生于吴之天目山,天师平西蜀,妖鬼不复为人害。永寿中,老君下降,涌出玉局为天师重演正一明威之旨,过阳山见白气属天,指其下有盐泉。”陵井开凿后,朝廷专置陵井监管理。神宗时,郡守文同“奏易州名以避真人(道陵)之讳”,又改为仙井监,无不体现官方之色彩[6]4487。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