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理念、目标和策略:语保工程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2)


    纵观2015—2018年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源保护项目进展情况,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工作积极性高。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个别语族也有不愿意承担语保项目的情况,但总体上积极性比较高,特别是藏羌语、彝缅语的项目申报和实施都非常踊跃。其中,彝缅语言数量众多,方言、土语情况复杂,调查任务十分艰巨,但可喜的是大多数课题承担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责任心都比较强,课题项目完成质量较好。
    第二,语言资源保护工作扩展到非传统学科高校。长期以来,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一直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代表的民族类院校,以及个别内地高校和科研机构。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开展以来,来自内地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也纷纷参加课题研究,如青岛大学、大同大学、华文学院等,这与前期少数民族语言学科人才的培养和扩展有关。通过语言资源保护项目,这些学科人才又凝聚起来,带动了相关高校关注并支持民族语言研究学科。
    第三,语言资源保护产生积极社会效应。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宣传、实施以及在民族地区的调研工作,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正好与新时期民族地区全球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中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密切相关,各民族干部群众也高度关注本民族的语言文化传承问题,契合了新时期国家和民族地区语言文化建设的新需要。同时,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影响还扩展到国际上,受到世界各国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显示中国的语言文化保护工作已经在全世界发挥了示范性影响。
    2 语保工程的理念科学性及其体现
    理念决定行动,科学的理念才能保证实践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顺利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理念科学性。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设立和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 年来语言观不断发展的结果,在当代世界也具有示范价值。
    (一) 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语言平等观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 54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数量超过130种。2009年9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约有6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以上;约有3000万人使用本民族文字。”作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在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以及列宁斯大林民族语言平等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民族以及民族语言的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平等观中国化的进程,并用其指导民族语文工作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彰显了民族语言文字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按照马克思主义语言平等观,各民族的语言在地位上一律平等,只是功能有别。这是构建功能互补、双语( 多语) 和谐语言生活的理论基础,也是同等重视并大力保护各民族语言资源的思想源泉。
    (二) 实践和贯彻了党和国家“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指导方针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指导方针是民族语言文字工作首次被写进中央决议文件,意义极其深远,也是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设立的依据。这一方针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党和国家提出这一主导方针,凸显了工作的政府主体性。“各民族语言文字”,既包括汉语,也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同时也包括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丰富多彩的方言和土语。“科学保护”如何实现? 统一、规范的纪录语言学调查无疑是各民族语言文字传承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可以说,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从各个层面体现了“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方针的要求,这是值得高度肯定的。
    (三) 贯彻了语言文化多样性的理念
    语言文化多样性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因此,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设立和实施恰逢其时,是在全球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大潮中对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宣传和贯彻,也是对具体工作实践中一些理念偏差的纠正。
    在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具体实施进程中,充分贯彻了语言文化多样性的理念。首先,对中国语言数量的认定,项目接受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的语言》的观点,在项目立项论证时,将中国的语言数量确定为至少130种。其次,在具体项目工作中,尽可能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发现语言都纳入项目设点和调研。其三,对近年来新发现的语言,虽然前期没有研究成果刊布,但总体上采取了鼓励和支持态度,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经过专家组讨论,并经教育部语信司批准,也进行了设点。
    当前,使用人口较少、文化影响力较小的语言普遍面临传承压力,语言濒危已经成为世界性课题。“语言多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将是整个人类的损失。”[2]中国政府成功实施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语言保护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新时期,语言资源保护工作将为促进世界语言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中国的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