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理念、目标和策略:语保工程的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3)


    (四) 扩展和深化了语言资源观
    近20年来,对语言价值认识的深化,集中体现在语言资源观的形成和发展上。这一理念从学术界扩展到社会层面,最终被政府所认可,形成社会共识。语言资源观的扩展和深化,是对中国各民族语言价值的再认识,是语言强国战略的思想基础。语言资源观内涵丰富,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政治资源。民族语言文字是体现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重要标志。做好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边疆地区甚至跨国境分布,因此,民族语言文字是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的战略资源和重要抓手。各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人口较少的民族语言纳入国家重大语言文化工程,兼有体现语言平等、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增强边疆文化安全的政治意义和现实价值。
    2.文化资源。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和信息资源,学界已经有较多的阐释,但仍有继续深化和丰富的必要性。语言文字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语言文字不仅只是文化成果,它还在历史的进程中塑造了人。语言首先是文化发展的载体,一切文化活动都需要通过语言或以语言为基础的思维能力进行。语言又是文化的凝聚体,一个文化信息系统,一个知识体系。各民族认知世界的各具特色的文化成果,就沉淀在语言中,构成多样性的人类知识宝库。
    3.社会资源。语言是构成人类社会属性的关键,使用同一种语言或方言的人们构成最基本的人类社会群体,人们以语言为媒介,构建社会关系并形成特定的语言社区。这在多民族杂居地区十分常见,在新时期多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城镇地区也有突出表现。同时,不同语言群体之间双向的语言学习,对于促进新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的抓手性作用。汉语方言区群众、少数民族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民族地区汉族干部群众、外来移民以及旅游者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等,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语保工程首期项目对此已有一定的关注,但尚未纳入具体研究工作中。一期调研资料如何转化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资源,值得进一步研究。
    4.经济资源。最近十年来语言产业蓬勃发展,随着各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旅游业等服务产业的兴起,少数民族的语言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与之相关的民族语言学习、翻译、出版、影视等产业已有一定的发展,只是产业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绝大多数语言的产业价值尚未得到规模性开发,市场尚未得到有效培育,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五) 语言强国战略全面提升语言文字事业地位
    在语言资源保护工作推进过程中,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的特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力量,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关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事关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国必先强语,强语助力强国”[3],“语言强国”理念把语言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提升到一个极高的位置。这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即中国语言资源如何更好地进行建设、保护和利用,以服务于新时期国家语言发展战略和民族地区语言能力提升和语言服务事业? 不少专家指出,目前语言资源保护项目的调研总体上属于普惠性质,强调了语种保护的覆盖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语言科普和简单语言学习的社会需要,但从语料特别是长篇语料搜集、整理和标注的数量和质量看,标准都比较低,尚无法满足民族地区语言教育和语言服务的现实需要。因此,首要的工作是把原来只要求部分标注的话语语料全部进行标注整理,今后有进一步的工作机会,再扩展词汇、语法和话语内容。话语和口头文化方面,与第一期偏重于故事性不同,要特别强调日常生活实际会话,兼顾语言的活态应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