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通过分析共产国际十月来信发出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可以说明十月来信对中共的策略指导确实发生了转变,转向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方向上来;但这并不能说明是共产...
内容摘要 :精兵简政是中共革命和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精兵简政提出并得以实施的社会背景,虽然学术界已有些许阐述,但大多限于泛泛而论,且论述模式和取材上均大同小...
内容摘要 :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李大钊在中国最早接受并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并非偶然。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李大钊曾经发起反基督教运动,并对基督教空想...
内容摘要 :1937年至1949年间,中共在华北的革命根据地内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改革,使得农民的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逐渐觉醒。然而,农民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形成的社会文...
内容摘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共政党精神文化的发生源头。政党的意识形态是政党文化赖以产生的基础和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前提,是中共政党精神文化的基因...
【编者按】1949年1月30日至2月6日,毛泽东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就中国战况、联合政府筹备工作、中共党史、中共内外政策、中苏合作等问题,在西柏坡进行了七次会谈。会...
内容摘要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中国农民问题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翻身解放和共同富裕。毛泽东一生高度重视农民问题。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探...
内容摘要 :红军东方军作战迄今已经80年,关于这次在中央苏区史上十分重要的军事行动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最权威的评价是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有关决议和论述。历史当事人的回忆...
【编者按】1949年1月30日至2月6日,毛泽东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就中国战况、联合政府筹备工作、中共党史、中共内外政策、中苏合作等问题,在西柏坡进行了七次会谈。会...
内容摘要 :中共十大以后没有成立新的中央军委,没有也不可能沿用中共九大之后产生的中央军委。因此,当时的中央军委只是一个名义,并无具体的组织实体。这是“文化大革命”长...
内容摘要 :第一次国共合作前广州党组织与国民党的关系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1920年8月-1920年底陈独秀来广州前,广州党组织与国民党建立了联系,得到过陈炯明的帮助,但基本上...
【编者按】1949年1月30日至2月6日,毛泽东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就中国战况、联合政府筹备工作、中共党史、中共内外政策、中苏合作等问题,在西柏坡进行了七次会谈。会...
内容摘要 :新疆和平解放是毛泽东军事战略的伟大胜利,也是毛泽东统一战线策略的光辉实践。在此前后,毛泽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其一,根据战局的发展和斯大林的建议,两次...
【编者按】1949年1月30日至2月6日,毛泽东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就中国战况、联合政府筹备工作、中共党史、中共内外政策、中苏合作等问题,在西柏坡进行了七次会谈。会...
内容摘要 :目前,史学界普遍将日据时期中共与台共之关系界定为中共“指导”台共;台共领导人苏新则认为,台共虽然与中共没有组织关系,但是,思想上、政治上比较多地得到中共...
【内容提要】 从1958年5月发生的长崎国旗事件造成中日关系严重倒退,到1962年11月实现半官方外交,中日关系出现了巨大转变。在此期间,周恩来充分发挥其杰出的外交才能,为打开中日外交...
【编者按】1949年1月30日至2月6日,毛泽东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就中国战况、联合政府筹备工作、中共党史、中共内外政策、中苏合作等问题,在西柏坡进行了七次会谈。会...
(湖南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长沙 410006) 摘要: 在中国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中,政治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济的扩张或收缩,因此不能忽略政治背景对中国经济周期的影响。回顾中...
摘 要 :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奋斗终生,他的功绩具有奠基性和全局性,他的影响具有长远性和深刻性。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这是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但这“终究是一...
【内容提要】 抗战期间任弼时出使共产国际,报告了中国抗战情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现状及共产党的方针、以及八路军、新四军、根据地和党的建设情况,使共产国际全面、深入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