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陆海复合型国家,除现有海疆外,中国在历史上还曾管控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以现在的疆域而言,辽东半岛周近的渤海、黄海可称为东北海疆。从历史角度看,鄂霍次克海、日...
摘 要 :近代随着边疆危机的加深,国人围绕新疆的战略地位、民族与宗教关系、如何开发新疆等问题展开多方面的讨论。由于战略地位凸显,国人将新疆视为国家存亡的关键乃至亚洲地区...
摘 要 :明初平定安南,设置交趾布、按、都三司。历来有关交趾都司卫所置废的记载纷繁复杂,设置区域模糊不清。通过梳理发现,初置卫所,皆在与广西近便的交通沿线要地,意在扼守咽喉...
古代东北地区不仅有广袤的陆疆,还有邻近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渤海的海疆。清代,东北海疆北起中俄《尼布楚条约》待议地区的乌第河流域,南至辽西沿海地区。当时,东北...
摘 要 :探寻夏代晚期东方地区韦、顾、昆吾等方国的地望,应遵循六项研究原则。分析发现,现今有关三方国地望的各种观点皆有一定的弊端或疑窦。郑州地区完全符合探寻三方国地望的...
摘 要 :秦汉帝国是伴随"新地"的推展和边界的扩张而确立的。政府在派遣"新地吏"同时,往往推行徙民实边、行役戍边政策。在后来的发展中,实边较戍边更为边策所重。其原因既涉及财...
摘 要 :南宋时期(1127-1279年)至少有81年发生过疫灾,疫灾频度53.29%。朝代上以宁宗、高宗、孝宗三朝的疫灾最为频繁;季节上以春夏季节为疫灾高发期,秋冬季节疫灾较少发生;趋势上疫灾频...
摘 要 :出土文献和考古发现为研究大禹治水范围提供了新的材料。尧舜禹时期洪水在多地不同程度地发生,但主要发生地应是河济之间,即古兖州地区,位于华夏、东夷两大部落相邻地带...
摘要 :史书记载的五处鲜卑山事实上是三座山,即鲜卑族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位于朝阳附近的鲜卑山,以及吐谷浑部落联盟的聚居地,位于...
摘 要 :古代云南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蕴含云南省政区的形成、云南与邻省的关系及云南与邻邦的关系等项内容。云南与周边地区构成相对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但云南省政区的形成、云南...
摘 要 :据秦汉文献记载,"北边"和"西边"地区称湖泊池沼为"海"。这一情形与中原人有关"四海"的观念存在某种内在关联,也反映了当时人的天下观和世界意识。有关"北海"和"西海"的历史文...
摘 要 :中国近代史学有着强烈的"经世"色彩,西北史地研究的勃兴便是突出表现之一。晚清西北史地学后劲李文田(1834─1895),撰述有《元秘史注》、《双溪醉隐集笺》、《朔方备乘札记》...
摘 要 :晚清的边疆危机直接引发中国人边疆观念的变化。面对被迫划定边界、边境人口管理新问题、边疆主权全面遭到侵夺等种种现实危机,人们的边疆观念至少在三个方面发了变化...
摘 要 :孙中山在清末举起汉族族裔民族主义的旗帜,发动推翻清王朝的“排满”武装革命,实施东南沿海边疆革命的方略,忽视了非汉族群聚居的西北陆地边疆。辛亥革命之后,孙中...
摘 要 :明代开封地位特殊,研究意义重大。王府城是开封的一大特色,本文研究认为周藩郡王的封废和王府的修造是一个时空的动态发展过程。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周藩仅剩42位郡王,39座...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摘 要 :西汉王朝奉行以关中为根本的地缘战略,籍以内控诸侯,外御匈奴。高帝时重在控内,并以洛阳作为控御关东诸侯的重镇;武帝时重在御外,而对关东诸侯的统治由军事镇绥为...
摘要 :北岳信仰自古被赋予守御北边的功能。在明代讨论北岳移祀之际,北岳信仰伴随着守边将士的精神需求逐渐从河北转移到山西,山西行都司出现了以浑源北岳为中心的诸多北岳行...
摘 要 :明朝建国之初,西南边疆的云南、川西等地还控制在蒙古王公的统治之下,为了稳定边疆,朱元璋派兵南征,统一了云南,此后又在在川西北实施了隔绝蒙番和绥抚土司的政策,...
摘 要 :明初,北边虽有短暂的战略进攻期,但不久即趋于保守,并逐渐形成以"守备为本"的特色防御思想。土木之变后,鉴于军力的严重损耗,明廷由积极防御转为消极防守。由于防御对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