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章太炎站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启蒙运动的前列,深知中华王朝“夷夏尽有”的国家疆域结构,结合“夷夏之辨”和民族主义,参与制定革命当人的革命方略。章太炎“攘夷匡夏...
摘要 :郑伯津本是黄河上的渡口,是丝绸之路上的要津,但由于《水经注》误将其注释在黄河支流湟水上,因而造成了这一地区水系的历史记载与实际状况不符,也使得金城郡一些县的...
摘 要 :位于武汉武昌蛇山西端黄鹄矶头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从位于城西南角瞭望守戍的军事哨楼,到与城垣分离、成为独立的观景建筑而成雄奇壮美的游览楼阁...
摘要 :乾隆年间,随着大量汉人由福建和广东移入,台湾的中、北部地区开始了积极拓垦和大规模的水田化运动。乾隆末叶,政策放宽,两岸互动日益频繁,开垦方向转入台湾西北部、...
摘 要 :遮虏障在居延,关于河西走廊遮虏障的记载可能为附会或误解。李陵战败处当距居延遮虏障百余里,沈曾植所谓李陵败在五原、定襄之间的理由不成立,李陵也不可能败在福禄县。...
摘要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边疆研究是推动中国边疆研究从传统边疆史地研究向现代专门化学术研究转型的主导力量,也是大学参与边疆开发与建设的重要体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摘要 :明朝建立后,为了彻底剿灭北元残元势力,朱元璋多次派兵北征蒙古。在对蒙作战的时间和地点选择上,明军进行了精心布置,体现出鲜明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征,其时空分布主...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的“云南模式”这个概念,考察了“云南模式”在历代的展开,认为其有三个特点:始终以国家通用语言---汉语为官方通用语言;各民族互不排外...
摘要 :龚自珍和魏源站在传统中国的前列,以今文经学经世致用,倡导变革现实,究心边徼舆地学,主张移民实边进行国家建设,回应社会和时代的双重危机,其中的边疆建设事关全局...
内容摘要 :战国秦汉时期筰人的活动范围非常大,秦汉时期在雅砻江流域聚居有:大筰、筰秦、定筰。近年来盐源老龙头墓地的发掘,揭开了研究在战国秦汉时期筰人活动的序幕。古筰...
摘要 :完善的防洪与排洪设施是古代沿黄河城市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明清时期,由于频繁遭遇黄河水患的冲击,沿黄城市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迁。黄河自身的决徙造就了洪涝的...
内容摘要 :对相关地区的命名是国家主权行使的具体表现,反映了国家对地方的管辖。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命名,自有其历史演变的过程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国家对南海管辖逐步...
摘要 :正德十一年湖广大水和万历二十一年河南大水灾,无论是灾情还是政府应对,在明代灾荒史上均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两次水灾的灾损情况、报勘程序、主赈形式、救灾措施基本...
内容摘要 :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收河南地以后,在今晋陕蒙交界黄河一带置西河郡,下辖36个县。对于其属县治城位置,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其中位于...
摘要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维护自身统治进行了三次改革运动:开启中国工业化的洋务运动;启蒙社会近代意识的戊戌维新;启动政治体制革新的“清末新政”和“君主立...
内容摘要 :近代边疆危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在中国蔓延,这既是中国内部窳败、政治失序所致,也是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主导下的国际政治秩序演变所致。近代中国边疆问题的复...
摘要 :清代前中期,南疆城市发展比北疆城市缓慢。晚清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渗入、新疆建省和清政府推行一系列改革,南疆城市获得了较大发展,呈现出以喀什、和阗为中心的...
内容摘要 :面对明初西北边疆和西域地区多未归附的局势,明太祖朱元璋秉持“推诚待人,恩威并施”的理念,分别采取了怀柔招抚、“断匈奴右臂”、朝贡贸易等政策,逐渐完成了对...
摘要 :东北边疆是清代比较特殊的区域,集龙兴之地和边疆重镇于一体,故此,清代东北边防尤为重要。纵观有清一代东北边防战略思想的演变,先后经历了顺治年间的有国无防、康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自古以来,军事即被认为是与国家命运密切相关的“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外部军事环境的变化和国家军事战略的调整,往往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