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庸赘言,鸦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对外战争爆发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正因此故,这场战争名符其实地被称为“鸦片战争”。尽管某些西方人士不同意这个称谓(注:早在1841年...
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字。紧接着, 中国和英国又就如何处理善后问题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交涉,使未见于《南京条约》中的领事裁判、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外国兵舰...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与西方国家尚无正式的外交关系。在管理涉外事务方面,粤海关当局往往需要非官方的外商“大班”予以配合。因此,考察鸦片战争前粤海关当局与“大班”的关系...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爱国运动,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震动了全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先后派遣十余万军队前来中国,对义和团运动...
关于海外华侨的社团组织和生活实态,向来是学术界关注较少而研究薄弱的一个领域,海南籍华侨(简称“琼侨”)(注:从概念的定义上讲,严格说起来,“华侨”指那些移居海外,...
1900年俄国从其东西方外交总战略出发,对义和团运动实行有限干涉政策,不谋求侵华联军的领导权,不当主角,以保持“行动自由”(见《俄国对义和团运动的政策与英俄关系》...
日俄战争转瞬已过百年,这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以争夺东北[①]为目的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无穷的屈辱。然而,作为战争的受害者和当事方——清...
中国和日本由前近代向近代文化演变的一个共同过程,就是与西方文化的接触和对西学的吸收。但是,中日两国文化虽然有很深的历史亲缘关系,与西方文化接触的时间和形式也相近,...
一般而言,所谓“留学生”是指留居国外学习或研究的学生。但近代甘肃地处西北内陆,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民生艰困,风气闭塞,不易选派国外留学生,故近代甘肃有国内留学一说...
近年来,国内论者,对洋务运动重新进行了探讨,各说不尽相同,意见分歧比较大。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反映并代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新方向;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固然起到了有效...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外交观念和方略都开始出现一系列变化,清政府逐步地以西方近代外交原则来指导清政府的外交实践。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专门从事外交事务...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打入中国,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领土开始被割裂,主权完整开始遭到破坏,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经济上,...
轮运业:中外资企业个体间的竞合 轮运业中外资企业由竞争走向联合的标志,是招商局与太古、怡和签订的轮船齐价合同,共有四次: 第一次:招商局与太古、怡和分别签订。招商局...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的日益全球化,中国人走向世界早已是极为普通平常的事情了。可是,当我们把目光回溯到一百多年前,中国刚被西方列强用武力敲开...
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旧历甲午)年,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和朝鲜而发动的侵略战争,到今年整整一百周年了。对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史学界已作多方面的分析。笔...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他是清末一位著名的外交家,1882~1885年出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从一踏上美国土地之日起,他就着手保护华侨的合法权益...
1900年俄国从其东西方外交总战略出发,对义和团运动实行有限干涉政策,不谋求侵华联军的领导权,不当主角,以保持“行动自由”见《俄国对义和团运动的政策与英俄关系》,...
一、是列强对中国的战争还是列强和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战争 八国联军战争中,列强从未对中国政府宣战,并一再宣称他们的军事行动并非针对中国政府,而是为了帮助中国政府镇压义和...
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中西文化的流向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明末清初的200余年间,我国对外交流史上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即所谓“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
一、“弱国无外交”历史条件下的外交人才 清政府派遣常驻外国的使节,始于1876年,①从这时起,陆续派出驻外使节,薛福成就是其中之一。他在1890年受清政府委任,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