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由于帝国主义的染指,19世纪60年代,西北边疆出现了民族分裂势力引发的危机,清政府对西北边疆危机始终坚持军事平叛与外交谈判、经济开发三者相辅相成的对策,由于...
晚清时期,洋商和传教士分别以聚敛财富和传播上帝福音而成为上海外侨社会的主体力量。照常理看,通商和传教是两件很难联系起来的事情。但通商和传教是列强强迫中国开埠的两大...
摘要:清代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是影响西藏的标志性事件,这一事件促使清政府对西藏的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提升并维护了达赖喇嘛的政教地位,加强了驻藏大臣的权力,并建立了...
中国的边疆研究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对于边疆的记载始终是中国历史与地理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力量的扩张,中国边疆危机加剧,肩负着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周:一个人的学术生涯,往往是大学本科时代开始的。你自己曾说,你对经济变化、 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等问题的兴趣可以追溯至大学时代与查理·蒂里(Charles Tilly) 教授的一段学缘。先...
中印西段边界同中印东段和中段边界一样从未划定,我方认定的传统习惯线分为两部分,以空喀山口为交接点。空喀山口以北是新疆皮山、和田两县和印属克什米尔辖下拉达克的边界,...
摘要:自乾隆后期正式建立的中廓宗属关系是清朝“怀柔邻国、绥靖藩部”传统治边政策的重要体现,本应实现“拱卫天朝”等重大目标,但实际上并未发挥彼此保护功能。嘉庆至同治...
摘要:清乾隆六年,蒙古准噶尔部禀报清廷拟派使团进藏熬茶(藏区外喇嘛教信徒表达虔诚的方式),乾隆帝虽应承,但鉴于准部尚与清廷分庭抗礼,藏区藏王与宗教势力正盛,而途中...
【摘 要】咸同以来云南土司体制总体运行正常,守法土司能够正常办理承袭。云南靠内地区努力推动改土归流,使残存的土司势力走向没落。改土归流并非彻底革废土司,而是使土司虚...
摘要:1860年前,中国是日本海与鄂霍次克海的沿岸国,数千年来不间断地拥有此二海域。惟因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及其后来清朝勘界大臣成琦颟顸无能,加之沙俄强横狡诈,中国最终...
香港是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在中国夺取的重要出海口岸,但是,在鸦片战争前期,香港并不是英国试图在华攫取的第一个目标,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也不被英国政府视为是“理想之地”,...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华工出洋的历史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美中不足之处是这些研究仍仅限于赴东南亚及欧美的华工,对于从 19世纪中到 20世纪初持续达半个世纪之久的赴俄...
1894年11月,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病逝,皇太子继位,即尼古拉二世。清政府派出湖北布政使王之春作为头品顶戴的“出使俄国大臣”千里迢迢赴俄吊唁,并对新沙皇的继位表示祝贺。...
李鸿章于同治九年出任直隶总督,并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实际主持中国外交,晚清的朝鲜政策,大都为李鸿章及其幕僚所制定。中朝唇齿相依,亲如一家,李鸿章对朝鲜非常重视。日...
19世纪后半期,俄国国内鼓吹“东进”的沙文主义情绪甚嚣尘上。以《彼得堡新闻》主编兼发行人乌赫托姆斯基和彼得堡大学蒙古问题讲师、西藏医学著作的翻译者巴德马耶夫等人为代...
1851年洪秀全率领太平军,举行了以推翻清政府为目标的武装起义,直到1864年失败,先后坚持了14年之久。这场规模巨大的农民革命,不仅引起了国内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
薛福成以其经济思想的先进早已受到史学界的重视,被冠以“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同时,薛福成也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他曾长期追随李鸿章办理外交,并任驻英、法、意、比公使...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对外严厉禁烟、维护民族利益,体现中国政府和人民禁毒的决心和勇气,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冷静对这段历史进行思考,就会看出,清政府在对外态度上存在严...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与西方国家尚无正式的外交关系。在管理涉外事务方面,粤海关当局往往需要非官方的外商“大班”予以配合。因此,考察鸦片战争前粤海关当局与“大班”的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亚是帝国主义矛盾的重要策源地。在1895——1905年10年间,东亚局势发生巨大变化,相继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及日俄战争等。在东亚政治风云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