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寿 游寿作《伐绿萼梅赋》 1945年写本 游寿呈史语所代所长董作宾文(附傅斯年批示)1946年写本 傅斯年致那廉君信札 一九四六年写本 2015年中国嘉德秋拍笔墨文章信札写本专场于11月...
职贡图用大白话讲,就是看外国人 所谓《职贡图》,指的是我国处于封建国家时,外国及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上层向中国皇帝进贡的纪实图画。这个职贡图用大白话讲,就是看外国人。...
从鸦片战争前到新中国成立,近现代中国以自觉或无奈、自强或屈辱的方式与西方世界产生交集、进行交往,包括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中美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中法战争、洋务运动与...
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余年,对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学术界普遍认为,要全面深刻地研究古代中国、传承中国古代的学...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被遗忘的调查报告 1939年,成都郊区望镇的乡民们,目睹袍哥(哥老会在四川的通称)首领雷明远,在青天白日之下,将他十几岁的亲生女,枪杀在河滩上,尸体被汹涌的河水冲走,但这冷...
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日本汉学界最有名的,大概要算号湖南之内藤虎次郎。他所提出的唐宋变革说,他的《支那论》,都有着全球性的影响,其气象之博大,后来者几无人能及。但也有...
近年来,历史学数字化趋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公共史学家开始借助电子媒介技术,让历史学走进人类的多元生活。近日,就历史学数字化等相关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国际公共史学...
孙中山是一个职业革命家,不是一个枯坐书斋的思想家,他无暇撰写长篇文化论著,也来不及对文化作全面的界定,但他却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真知灼见。...
10月28日,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傅高义教授在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举办中日关系:源远流长公开讲座,讲述了中日两国之间长期相互影响的历史。 傅高义认为,中日关系源远...
《徐兆玮日记》(全六册)徐兆玮著黄山书社 2013年9月第一版 4439页,2780.00元 沈鹏劾三凶的奏折 《徐兆玮日记》前年终于点校出版,此文献由清史工程资助,整理有年。《日记》所记...
1864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最后遭到清王朝的镇压。在太平天国的猛烈打击和双方长达14年的激烈征战中,清王朝的统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政治群体和势力集团相应崛起...
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遇刺。喜欢探究刺宋案真相的人,经常会提出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即:应夔丞作为共进会(由青红帮、公口成员组成)首领,从手下当中找个杀手易...
《两访中国茶乡》[英]罗伯特福琼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在世界近代的贸易全球化过程中,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是一位重要但又甚少为中国人所知的人物。福琼来自苏格兰,生于...
管理体制的变革是北京城市化进程启动的制度基础,市政设施建设是北京城市化进程的物质基础。民国建立之后,国家政体发生根本性变革,北京的城市功能越来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925年末,据说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力主复古,不仅办《甲寅周刊》倡导之,更在10月30日部议决定小学读经和中学废止国语。为阻止此案实施,新文化诸公之一黎锦熙写了一篇名为...
似乎有这样一句戏词: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辛亥革命时期是标准的乱世: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革命志士千千万万,前仆后继。仅在长沙这一个城市,成立的...
郭嵩焘(1818-1891),晚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位驻外使节。曾纪泽(1839-1890),曾国藩次子。同治年间相继出使英、法、俄诸国,官至户部左侍郎。严复(1854-1921),近代著...
一个民族的性格即所谓国民性,是这个国家或民族普遍的、甚至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心态、倾向、潜意识,是在其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日本民族可能是世界上最具矛盾...
从1810年代开始,各种西方新式的传播工具(如宣传册、书籍、每月定期出刊的期刊、商业报刊),逐渐在中国大陆外围的港澳、南洋一带出现。此后由南而北,由边缘到中央,由租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