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全喜教授新著《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所揭示的主题无疑甚有震撼性。但是,读完全书,我很沮丧地发现,该书堪称为研究失败的例子,其致命之处在于将眩目的高论建立...
陈其美是辛亥革命时期显赫一时影响巨大的风云人物,又是一位颇有争议迄无定评的历史人物。本文拟以陈其美从事辛亥革命的历史实践,在谋求祖国民主事业中的作为,提出一些看法...
金著的使命感 粗粗读完金冲及先生的这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以下简称金书),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的使命感。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尤其是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思想冲击...
【摘要】当代历史学研究能否不断取得学术创新,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即学术功力、研究视野和理论方法。学术功力包括研究者的思想修养和行为规范品德、史料搜集和掌握、历史知...
1894年8月1日,清廷在遭到日军海陆攻击后被迫对日宣战。光绪帝发布密诏:“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并著沿江沿海各将军督抚及统...
明宣德四年(1429)三月,巡抚大理卿胡概巡视江南,以江南地广赋繁,奏请划增县。翌年三月,敕分嘉兴县东北境之迁善、永安、奉贤三个乡和胥山、思贤、麟瑞三乡的一部分,建嘉善...
中国自古就有“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1]之说,考绩又称考课、考功或考察,是对官员任职期间政绩的评价。考满是考绩的一种形式,在元代就已经出现了,而正式...
辛亥革命离开现在已七十周年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的卓越贡献和光辉的业绩,这场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影响,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它所留下来的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
摘要: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于2010年初接受英刊《新左翼评论》(2010年12月号)的采访,对当前纷乱的世界进行了评论,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建言。 记者:您的大作...
一本奇书 雷光汉的未刊书稿《我的中国心结: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苏联流亡记》是一本奇书,这是一位为躲避文革中一打三反运动的镇压,于1970年外逃到苏联的前北大历史系毕业生在...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最早明确提出推翻皇权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并为此奋斗一生的伟大的革命家和民主主义者。他的思想和实践,与近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有极...
关于戊戌变法一类历史事件的性质,长期以来,是我国史学界热烈讨论的问题之一。最近,在一些报刊上对这个问题又发表了不少很好的意见,这是很有意义的。在讨论中,有的同志认...
【摘要】历史学者在历史著述创作过程中通常面临着两种忧虑:其一为著者与写作主题间的隔离感;其二为作品与读者间的距离感。著者的历史学者身份意识及其所掌握的本体认识论,将...
点击下载全文...
九鼎是古代中国特有的器物,寓有神圣之意。有关九鼎的记载最早出自《史记》,据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继之,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宋徽宗崇宁三年,也曾先后铸九鼎。自宋...
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经过深思熟虑,抱着一定的目标,以火热的感情,不畏艰险,进行着创造历史的活动。可是,行动的结果,却常常不是他们所期待的,有时起初仿佛和预...
用近代学人的眼光看,我也可以算得上是学问欲不弱的人。之所以如此,固然有天性的作用和少年时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还是后来各位老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引导或是带...
研究辛亥革命的国内外学者,往往不注意孙中山对袁世凯认识过程的探究。其实,弄清楚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认识过程,不仅对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有重要意义,且可减少我们对辛亥...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战争发生时,清朝统治者围绕主战与主和,展开了激烈的帝后党争。朝廷的许多官僚从各自利益出发,分别集中于慈禧...
明万历22年(1594)8月,吏部尚书孙丕扬首创掣签选官之法。是为明代选官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无论在技术方面或原则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学界先后有张荣林〈“掣签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