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华盛顿开会要坐上五个小时的飞机,路程既长又无聊,我总是要带点儿东西读读,可是自己专业的读物实在无味,便挑了王汎森的《傅斯年》(Fu Ssu nian: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
【摘要】上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蒋介石利用河北地区分化瓦解杂牌军,对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先是把河北交给阎锡山,排挤冯玉祥。继而给了张学良,打击冯玉祥、阎锡山。又给...
【摘要】清末新政是统治阶级发动的自上而下的一次全面改革,目的是维护清政府自身的统治。这场改革使清朝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辛亥革...
【摘要】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联系,为我们认识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革命推动了新政,加速了清末政治转型;清政府原想借新政(改革)消弭革命、实现王朝自救,...
【摘要】康有为衣带诏问题是戊戌维新运动史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衣带诏也是理解戊戌后中国政治变动的一个重要文件。百余年来,学者们就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认同的以为衣带诏确有...
内容提要 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因时势变化而变化,其司法思想也因而变动不居。党权政治学说引入后,晚年孙中山完成了从主权在民到主权在党、从天赋人权到革命民权的思想转变。与此...
【摘要】日本军阀肆意侵略中国,徐世昌作为中国政府的高级官员,自然不能不与日本政府发生矛盾、冲突。但是,日本民间人士,也有很多主张与中国友好相处的,徐世昌与这些日本...
为历史问题立法,意在防患于未然。 日本政客为何公然否定历史 今年2月,日本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在会见作为友好城市的南京代表团时,公然否定当年日本侵华时曾发生过南京大屠...
历史是现实与过去的动态性交汇。在民族危机深重的20世纪30年代,具有不同诉求的人群究竟是如何通过书写、口述等方式生产文本、构建集体记忆、凸显女性与战争这一主题的?所谓集...
王震邦(以下简称王):近代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中,无论在体制、观念与行为上,留学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道与媒介,每一世代的留学生,往往都有以所学新知来振兴国家、再造...
【摘要】1863年12月,发生于太平天国末期的苏州杀降事件,标志着太平天国在苏南根据地的覆灭,为清廷剿灭太平天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该事件的出现导致洋枪队统领戈登与李鸿章...
民国时期,学人沿袭清中叶以来的风气转换,对于赵宋一代的学术文化渐趋推崇,同时随着研究时段的下移,中古历史开始受到重视。两相作用,关于宋代历史文化的研究层面日益扩展...
建标博士嘱我为其所著的《冲破旧秩序-中国对帝国主义国际体系的反应(1912-1922)》作序,令我踌躇再三。实话实说,自觉作序这样的事,应该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所为,我德既...
【摘要】1899年,法国通过不平等条约租借了广州湾。自其产生之日起,中国人民就对此进行了不屈斗争。广州湾租借地的收回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中国在巴黎...
【摘要】1930年代,蒋介石面对外敌入侵、中部空虚、南北不稳的危局,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从政治空间角度来观察,蒋对于如何处置东北、华北、西北、华中、西南、东南,是有...
在国内开始清史编纂的时候,我不禁想起美国的著名学者柯文(Paul A. Cohen)教授,他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学家,实际上也是著名的清史专家。他的最有影响的代表作, 是《在中国发现历史...
【摘要】戴季陶通过宣传西方近代文化、抨击清王朝、鼓动革命等方式对其表示了充分的理解与同情;戴季陶对辛亥革命的主要贡献不在其直接参与军事行动,而是其文化思想与政治理...
内容提要:清末预备立宪中司法被推到改革的前台。司法的载体为司法机关,司法改革的首要工作即在于建立专门的审判机关。进入民国后的最初两年,虽有分散的裁厅交涉与行动,但...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大肆掠夺中国利权,社会各阶层奋起抵制,公共舆论一致呼吁,清政府也一度暗中支持,促使收回利权运动迅速兴起。运动的主导者是新兴的工商业...
在交往中需要了解对方的历史与文化,历史对于我们作出正确决策是很重要的。理解历史,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事物、看清现象的本质,从而作出更明智的决定。 中国学者在国际交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