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冷静和客观带来的不是不置可否或死气沉沉,而恰恰帮助她更加敏锐地识别出了革命中的情感因素,看到了文化、思想这样的主观因素是怎么样在组织结构、经济基础这些相对客观...
【摘要】所有古老的文明,如“四大文明古国”,除中国之外,各国后来的文明演变都显得特别剧烈,以至于面目全非者大有存在。反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化,既循序渐进,又源远...
文章原载于《人间几回伤往事:黄朴民解读历史文化》 面对历史,真正感到困惑的,也许恰恰是我们这些以历史教学或研究为职业,承担着所谓梳理历史、诠释历史的人。因为对大多数...
【摘要】人类精神是人类所有的个体在漫长复杂的自然进化和历史演变中互动融合形成的精神总体,是一个可以和客观物理世界、个体主观精神世界等相并列的独特时空世界,具有开放...
在当下中国,历史学的角色与地位处于某种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大学历史系门可罗雀,历史学学术专著少人问津;另一方面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充斥荧屏,大话历史的作品风光畅销。当今...
历史研究领域的与时俱进 2013年,笔者与清华大学龙登高、伦敦经济学院马德斌、香港科技大学龚启圣等教授一起举办了第一届量化历史讲习班。之后,我们每年办一届。与四年前相比...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本文整理自2017年8月19日举行的东方历史沙龙(134)何为正义?何为诚实?何为真理?嘉宾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前近代时期的边疆地区,多被预设为一个恒定性的“边缘”范畴,然则进入近现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现代化含义的植入,借由地理位置与社会发展的双重推动,边疆的范围已...
编者按 “资料爆炸,必将引起旧史学研究方法的革命,反过来说,研究方法的变革也会引起史料的重大变化。很多材料原来不被视为史料,可现在变成了重要史料。” 本文为作者2016年...
观念先行,将错综复杂的历史简单化、图谱化,在我们这个号称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积淀的国度里,乃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譬如,在历史人物的评价上,人们总是十分热衷于善恶两元的截...
内容摘要:“何谓中国”这个问题在近年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思考,新的有关研究对当下的主流历史叙事有着重要的突破。但是这些研究或者是从中原视角给出新的解释,或者是提...
我们被自身的记忆支配(we are what we remember),这是历史研究者的老生常谈之语,但它仍能深刻地说明“历史”的现实意义。如蚕织茧,让自己生活其间,我们也创作及相信“历史”,...
摘 要: 文本从哲学的角度讨论了与史学方法论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笔者试图以存在论的理由去分析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的合理性,论证了构成历史叙事的大事是通过大义的原则而被...
以下,我将先涉及一个西方早期传教士对“上古中国”进行汉学翻译的例子。接着,我将回顾后传统时期中国的历史书写国族化,解释上古概念及随之而来的历史分期方法如何被化为“...
摘要: 欧洲建构中华帝国(the Chinese Empire)话语经历漫长的历史过程。元朝以后,因海员在16世纪初的航海活动中接触到China,欧洲知识界对中国政体的概念始有更新;巴博萨和传西栾...
世界史是一个可疑的概念。人类尚未做到“以世界为世界”(套用管子的“以天下为天下”),因此,作为世界之世界(theworldquaaworld)尚未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世界史是一种误导...
本文为王锐《章太炎晚年学术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六章。 前面各章,笔者从史学、经学、子学三个方面来讨论了章太炎晚年的学术思想,以此看出他的“文化多...
一、什么样的历史事实能够进入历史解释 长久以来,人们所期待于历史学家的,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讲述人们在过去所经历的事情。可是,人们不会满足于历史学家只是确认和描述...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回溯20世纪范畴的诞生与1900年前后中国思想界中帝国主义理论分析之间的复杂关系,论证现代中国的“世纪”意识与20世纪紧密连结。它与过去一切时代的区分不...
中国当代史是发生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急剧变动的大时代的历史。置身其中的人们,将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所见所闻的人与事,所感所受的情与理,以回忆录的方式记录下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