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汉学治学宗旨及其学术实践探析 --以戴震、阮元为中心 黄爱平 清代汉学自顾炎武开山,阎若璩、胡渭奠基,惠栋确立之后,至乾隆、嘉庆年间发展至极盛,由文字、音韵、训诂...
在傅斯年留学德国期间“历史一物,不过种族与土地相乘之积”一类想法,必获得更深的加 强。在当时德国历史学界,种族史始终是热门的一支,譬如与傅氏同在德国留学的陈寅恪也...
龚书铎,黄兴涛:“儒臣”的应变与儒学的困境——张之洞与晚清儒学 “儒臣”的应变与儒学的困境——张之洞与晚清儒学 龚书铎,黄兴涛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儒学,也自然有影响各时...
王国维与傅斯年 ——以《殷周制度论》与《夷夏东西说》为主的讨论 王汎森 王国维(1877~1927)与傅斯年(1896~1950)出生时间相差将近二十年,一位是清代遗老,一位是五四青年;一位声...
中国古典学术向现代的迈进 ——严复、刘师培吸纳西学之比较(二) 李 帆 (三) 除吸纳西学、评判中西学术的角度不同外,在对西学的了解程度上,严复与刘师培也有差异。 读严复...
龚书铎,黄兴涛:“儒臣”的应变与儒学的困境——张之洞与晚清儒学(二) 二、“ 中体西用” 与儒学自守 张之洞对晚清儒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致力于振兴儒学方面,更表现在维护...
中国古典学术向现代的迈进 ——严复、刘师培吸纳西学之比较 李 帆 晚清之时,中国的学术文化出现了往日无有的新气象,王国维曾以“道咸以降之学新”一语来概括这一局面。[1]的确...
龚书铎,黄兴涛:“儒臣”的应变与儒学的困境——张之洞与晚清儒学(三) 三、儒学的命运与“ 儒臣” 的困境 张之洞关于儒学的思想和活动是引人深思的。首先,它清楚地反映了儒...
晚 清 理 学 经 世 思 潮 略 议 史 革 新 清代理学经历了两个发展比较充分的时期:一个是在清朝初年,以康熙帝为首的统治者奉行崇儒重道的文化政策,大力表彰朱熹,一度形成程朱理...
林国标 清初,通过思想与文化的重建运动,程朱理学重新占据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程朱理学在清代的复兴,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不仅弥合了民族之间思想意识的鸿...
(二)、理学经世派的基本思想主张 理学经世派标榜“义理经济合一”的思想宗旨,既保留了程朱理学重道统、崇道德的儒学正宗立场,又突出了经世致用的精神,兼备了解决各种实际...
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华林甫 对历史地理学科性质的讨论,自20世纪30年代即已开始,一直延续到90年代。大致说来,以往因学科刚刚确立而主要着重于对该学科的整体性讨论...
清代学术研究中的三个问题 陈祖武 近一二十年间,关注清代学术的学者日益增多,并不断有研究成果问世,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关于清代学术研究,笔者以为,划分清代学术演进...
三 晚清理学经世派及其思想的评价 理学经世派是晚清理学营垒中较有生气、有作为的一个思想派别。这个派别一手高举程朱理学的旗帜,一手又打出“经世致用”的旗号,以标榜“义...
从清代汉宋关系看今文经学的兴起 罗检秋 一 引言 由于士人治学方法及重心不同,汉学和宋学成为儒学两大范式。至清代,经学大盛,学者注重师法,汉、宋分野更加凸显,汉、宋关系...
从复兴到走向终结的清代经学 王俊义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派,始终居于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及其载体——《诗》、《书》、《易》、《礼...
五 汉宋困境与常州学派的兴起 嘉道年间,在学术反思和调整中,汉、宋相互调和,研究方法上相互汲取,给乾嘉汉学带来了一些变化。但是,汉、宋藩篱并没有完全消失。少数有思想...
二 十八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置身其中的一代知识精英,自觉不自觉地担负起了总结传统学术文化的重任。他们依据前代学者遗留下来的丰...
《四库全书总目》的经学观与清中叶的学术思想走向 黄爱平 《四库全书总目》是清代乾隆年间进行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编纂的重要成果之一。它既是中国古...
三 兼容求真与致用 学术具有求真与致用二重性,本质是求真,而其价值体现又不能完全离开致用。“经世”与“致用”两者语义相近而重心稍异,“致用”泛指学术实用性,“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