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组成分析是古陶瓷研究中最常见的测试内容,包括对古陶瓷胎体、釉层、颜料的主、次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的测试。对古陶瓷的元素组成分析可以提供诸如产地、年代和制作工艺...
7、宗教建筑。 (1)佛寺。 佛寺是中国古代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宗教建筑。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其佛像、佛寺由梵相、西域式逐渐变为汉相、汉式...
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余杭县和德清县境内,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自1936年发现,断续发掘至今。良渚遗址群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范围广阔,内涵丰富,以莫角山遗址为...
动物考古是对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骸进行采集、鉴定、观察及各种统计和分析,结合考古学文化背景进行探讨,认识古人类是如何利用动物资源的。其研究目的包括认识古代存在于...
考古调查、发掘中发现的各种遗迹、遗物的时空分布情况是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化与社会形态,保护文化遗产的基本信息。传统的考古学研究方法在运用这些信息时存在一定不足,如...
8、陵墓。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当中比较特殊的一类,除了为死者营造葬身之处这一基本用途,更进一步来看,则是为了纪念死者乃至体现死者的威仪,这与陵墓建筑的使用者多为...
自然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人类也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给自然环境留下了各种痕迹,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文化景观。文化与环境之间这种互动关系为了...
石器是考古遗址出土的重要遗物之一,为我们认识古代人类文化的各个层面,特别是经济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提供十分有价值的资料,是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方山永固陵是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的陵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北的西寺儿梁山(古名方山)南部,系冯氏携孝文帝同游方山时自择。陵墓始建于孝文帝太和五年(481),经8年建成。太和...
夏鼐先生提出,考古学中使用的玉器的概念,应为闪石玉(软玉)和辉石玉(硬玉)两种。玉料来源、玉料矿物学性质、玉器制作工艺技术、玉器出土状况、玉器的类型组合与功能、玉...
殷墟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周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被国际专家、学者赞誉为可与世界七大奇迹相媲美的第二个古埃...
北朝晚期东魏、北齐的政治中心邺城,即今河北南部的临漳、磁县一带,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北朝晚期壁画墓,其中多数墓葬规格较高,墓中所绘的壁画代表了汉唐之间墓葬壁画发展的最...
唐昭陵陪葬墓,自1971年以来已发掘三十余座。这些陪葬墓的墓主,多属功臣密戚及德业尤著者,享受国葬的荣典,其墓葬壁画的绘制均由右校署承担。因这些陪葬墓有相当一部分地处山...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占地346万平方米,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同治重修时改称万春园)组成,三园统称圆明园,由康熙皇帝命名,是清代帝王在一百五十余年间所建造和经...
1986年,山东临朐海浮山发现一座北齐壁画墓,墓主是北齐天保二年(551)东魏威烈将军、南讨大行台都军长史崔芬。崔芬墓中多幅精美的壁画对于研究南北朝时期的墓葬艺术和不同地区...
半启门图像多见于汉代的丧葬性建筑和唐宋辽金元时期的墓葬及某些宗教建筑当中,其主要形式表现为,一位女子从一扉关闭、而另一扉微微开启的门的缝隙间露出半身,故而也被研究...
周口店遗址位于北京西南约50公里处,自1927年系统发掘以来共发现具有科研价值的化石地点27处,是世界范围内更新世古人类遗址中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和最有科研价值的遗址,是...
1975年安徽省天长县汉墓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院。径14.3、高12厘米。此件漆奁为夹纻胎,以朱漆为里,内部口沿及内底面用墨绘出条带形纹和云纹。器表涂黑漆,朱漆绘图案。盖顶镶柿...
1958年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作品,高15.6厘米,长24.8厘米。泥质红陶制作。整器作船形,杯状小口,肩部有双钮以供穿系。腹壁两面...
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现藏湖南省博物馆。高118厘米,长256厘米,宽114厘米。这是四层套棺中的第二层。棺内涂朱漆,外表以黑漆作地,彩绘旋转多变的云气纹,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