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公元前271年即位,公元前235年去世。他大力推广佛教,颁布石刻法敕,立于印度全国各地,以广泛并长期宣传佛教教义和宗教道德。 石刻法敕是指阿育...
编者按:为了文物安全和保护考虑,国家文物局自2002年先后发布了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榜上有名的每个文物,都是各个时代的代表作。本专题就专门对这些文物进行简单...
巴雅石窟开凿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开凿有1个塔堂窟和20个僧房窟。第12窟是塔堂窟,是最早的标准形塔堂窟。入口处是大拱门,上方是大的尖顶拱楣,拱楣两侧翼垂直向下,曾...
钓鱼城是迄今中国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城塞,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区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 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皆为唐僖宗供奉,用于碾碎茶叶。茶碾子高7.1、长27.4、宽4.4、槽深3.4、辖板长20.7厘米。重1168克。浇铸锤击成型,纹饰鎏金。通体为长方形,由碾槽、辖板...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通高56、盖高31.3、盖沿外径23.2、炉身高25.2、口径20.7、腹深16.5、足沿外径34.6厘米。重3920克。锤击铆接成型。通体素净,由盖与身组成。盖沿为三层渐收的...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钣金成型,通体镂空,部分纹饰鎏金。香囊为镂空球体,上下半球体以合页铰链相连,钩状司前控制香囊之开合。下半球体内有以两个同心圆组成的持平环...
位于中印度科沙姆西南,塔的覆钵丘塌毁,栏楯已被拆除。约建于公元前150年至公元前100年。据推定,覆钵丘以砖砌筑,周围有圆形栏楯围绕覆钵丘,栏楯东、南、西、北四方开口,安...
原称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通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犍陀罗地区佛教寺院以佛塔为中心性建筑,早期有达摩拉吉卡大塔和布卡拉大塔,均建于孔雀王朝时期。 贵霜时期的塔,时间较早的有旁遮普的玛尼克亚拉塔,塔的覆钵丘低矮,继承了...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高13、长28.3、宽15厘米。重820.5克。分体锤击,焊接成型,纹饰平錾鎏金。盒龟状,龟昂首,曲尾,四足内缩,以甲背作盖,内焊椭圆形子口架,尾与龟腹焊...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通高17.8、盖高4.6、盖径16.1、腹深10.2、足高2.4厘米。重654克。横冲成型,通体镂空。纹饰平錾鎏金。由笼盖、笼体、提梁组成。笼体直口,深腹,平底,四...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是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3)十一月十四日其三十九岁生日为供养佛指舍利而由僧人澄依敬造,咸通十四年迎送法门寺佛指舍利安放在这尊菩萨双手捧持的银...
传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商代末期,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通高103厘米,耳高22厘米,腹高43厘米,足高36.5厘米,口径80厘米。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该鼎厚...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为盛水器,晚清时期出土于陕西省宝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口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盘整体呈长方形,直口,方唇,腹壁斜下内...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为八重宝函的第五重。高16.2、长、宽各14.8厘米。重1660克。钣金成型,纹饰鎏金。盝顶,盖与函身以铰链相连,司前贯有锁钥。顶盖面上饰四只迦陵频伽鸟...
西大佛窟窟口呈三叶形,窟两侧壁对称。大佛为立像,着通肩袈裟。佛头、颈、躯干和四肢略显粗壮,着衣后更显饱满。佛脸型方正,头型浑圆。颈项垂直,略细于头部,肩部直平,胸...
位于中印度比尔萨附近。桑志的覆钵塔主要有三个,其中第一塔最大,原塔用砖砌筑,规模小于现存塔。塔南门旁有石柱,柱头为四只背合的狮子,建于阿育王时期,因此,原塔也应建...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通高27.9、盖高11.2、盘高1.6、架高15.8、盘口径7.8、腹深1.5厘米。重564克。钣金浇铸焊接成型,纹饰平錾,模冲鎏金。由盖、台盘、三足架等组成。盖上有莲...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通高15、座高4.5厘米。重651.7克。浇铸成型,通体鎏金。高髻,花蔓冠,宝缯垂肩,上身袒露,坐于圆形束腰仰覆莲座上,右手五指微曲,掌心向前,肘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