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蜀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部分,20世纪中叶以来巴蜀地区有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学者们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巴蜀地区的地史与文化,将考古材料与文献材料、人类学材料...
带铤石镞的英文名称为tanged point,或stemmed point。修铤一般是为了捆绑以制造复合工具。其因为能够远距离射杀(kill at a distance)而实现了安全狩猎(safe hunting),被认为是现代人相对于...
全文阅读 冬寿墓莲花纹研究 (原文发表在《边疆考古研究》第14辑;作者:王飞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被切成小块的动物骨头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项目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3项世...
全文阅读 商文化对中国北方以及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影响 (原文发表在《考古与文物》2014年第3期 作者:杨建华 邵会秋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2011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定居兴牧水利工程抢救性发掘了东塔勒德墓地。 [1] 共发掘墓葬61座,出土器物包括陶器、铜器、铁器、金器等,其中以金器居多,约...
公元前138年至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历史上称之为凿空,是汉唐丝绸之路的开端。尽管根据考古材料和古希腊一些艺术品的判断,中国的丝绸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就已出现在阿尔泰山北...
全文阅读 可乐文化因素在中南半岛的发现及初步认识 (原文发表在《考古》2013年第9期 作者:杨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全文阅读 跨喜马拉雅视角下的西藏西部新石器时代 (原文发表在《考古》2014年第12期,作者: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全文阅读及下载 海洋文化遗产的多学科新探索 (原文发表在《华夏考古》2013年第4期)...
呼伦贝尔草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以西,由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地势东高西低,海拔在650-700米之间,总面积约93,000平方公...
全文阅读 试论中国境内出土的塞伊玛-图尔宾诺式倒钩铜矛 (作者单位:高江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注:该文章为中国考古网首发,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请勿转载)...
鄂伦春自治旗(简称鄂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嫩江西岸,东经12155-12610,北纬4850-5125。北与黑龙江省嫩江县隔江相望,南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接壤,...
全文阅读及下载 甘肃发现的两周时期的胡人形象 (原文发表在《考古与文物》2013年第6期 作者:王辉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提要:丝绸之路指在古代人类各大文明的孕育、发展和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交流、互动、导致各自成长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现代文明奠基的亚欧大陆东西方古代交通路线和相关地理...
冶金考古 对青海省若干遗址齐家文化铜器的考察 中国早期铜器的研究在探索冶金技术的起源及发展轨迹、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甘青及新疆地区一直是早期铜...
全文阅读 从韩国上林里铜剑和日本平原村铜镜论中国古代青铜工匠的两次东渡 (作者:白云翔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原文刊于:《文物》2015年第8期)...
全文阅读 从夏家店上层文化青铜器看草原金属之路 (作者:邵会秋 杨建华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原文刊于:《考古》2015年第10期)...
全文阅读 耒:东亚最古老的农具 (作者:林沄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原文刊于:《经济社会史评论》2016 年第1 期)...
全文阅读 中国所见塞伊玛-图尔宾诺式倒钩铜矛的合金成分 (作者单位:刘瑞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博士研究生;高江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副研究员;孔德铭 安阳市文物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