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考古遗址中出土的人骨进行研究现在被称为“人类骨骼考古学(Osteoarchaeology)”,这门学科虽然属于生物学科范畴,但因其来源于考古遗址而与考古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任何针对考...
动物的遗传信息最长可以保存多久?100万年! 2月17日,《自然》上线的一项研究报道,古生物学家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永久冻土层中提取并解析了3头猛犸象的遗传物质,它们分别来自...
树木不仅提供给人类能源、木材、食物、医药及各种副产品,还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正因如此,古代先民对树木有极强的依赖,因此,考古遗址中经常出现木材(包括木炭)...
法医界常说,尸体是不会骗人的。同样的,考古发现的人类遗骸也是不会骗人的,他们是一个个无言的诉说者,等待千百年后的我们去解读他们或精彩、或落寞、或跌宕、或平淡的人生...
古建筑作为华夏灿烂文明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亘古通今,古建筑全生命周期所涵盖的信息繁冗复杂,传统以“信息”为管理对象的方式,易形成信息孤岛,缺少...
前言 东胡林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村西,坐落在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北岸的三级阶地上,高出现在的河床25米,海拔高度约400米。当地环境属于清水河中游斋堂盆地边缘地带,遗...
摘要: 植物考古通过考古发掘获取古代植物遗存,分析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植物考古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农业起源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农业起源...
内容提要: “轴承说”与“环砥石说”基于不同的原理,其背后是对治玉技术背景的不同理解。但二者在器物形态和磨损痕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要准确区分,就必须找到二者之...
文物传承民族文化,记载人类文明,见证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各类文物数不胜数,素有“铸造之乡”美称。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青铜器,多作为祭器、礼器、食...
数字考古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考古学研究中集成运用现代测绘、遥感、三维重建、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数据库和网络等技术,充分采集和运用考古现场各种空间信息进行综合...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摘 要: 辽西地区史前文明悠久并具连续性,植物考古学利用其自身的特点为揭示辽西地区的生业模式提供了可靠的证据。综合浮选报告以及研究性文章,对辽西...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此时,众多的博士研究生穿上红色的学位服,完成了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段旅程。作为他们博士阶段的研究成果汇报——博士论文,也在这段日子通过答辩最...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摘 要: 本文梳理了新疆地区新石器至先秦时期的动植物考古资料,试图通过考古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解析当时的生业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目前,该时段新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到全国著名学府复旦大学,与大家交流植物考古的情况。今天我准备讲三个内容:首先是解答什么是植物考古,包括植物考古的学科...
▲2019年度国家奖励证书(左); 2020年元月人民大会堂参加授奖大会(中); 2019年度国家奖励证书(右) 考古发掘现场脆弱文物与遗迹众多,将其完整、安全、有效地提取到实验室进行永久保护...
2018年11月2日,国家文物局联合工信部、科技部印发《文物保护装备发展纲要(2018—2025年)》的第四部分主要任务(二)“提升文物保护装备保障能力”的一节中,明确提出“推动新一...
摘要: 本文对内蒙古中南部先秦两汉时期11组古代人群的龋病状况做了统计与分析,在与我国北方地区16组古代人骨材料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其生业模式与龋患的关系。龋病的罹患...
脆弱质文物是考古现场出土可移动文物中的大类,脆弱文物主要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是构成文物材质的不稳定性;二是所载信息的易损性。考古出土文物发掘前长期处于较稳定的封闭环境中...
贫血穿梭于人类漫长的历史时期,是弥漫在地球各大洲辽阔地域上“猩红色的忧郁”。它有时是慢性、平缓的长期共存,是地域、遗传性的不幸选择,偶尔也带来急性、恶劣的后果。经过时...
1月10日,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内,来自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初三(1)班的学生在地小博自然科学中心实验站通过专业设备观察了解古生物化石。当天,全省首个青少年化石修复实验基地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