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3 图2 ■江苏南京 安然 有一次在宜兴陶瓷城里闲逛,在一家店铺逗留,耳边听得店主夫妇议论一个人,男的冷笑:真是怪道,好好的不做壶到处瞎逛。女的说:脑子有病啦!我听...
■陕西宝鸡 高次若 这枚“上林农官”瓦当(见图),是在西安市南郊出土的。其径16.5厘米,轮宽1.5厘米,厚2厘米;轮内单线弦纹,中心饰一突起大乳钉,内外圆之间以双线“十”字栏...
图1 图2 图3 图4 ■安徽望江 宋康年 碗、碟、盏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历来受到收藏家们的青睐。特别是以玉材雕琢而成的碗盏,更觉珍稀。这是因为,这种材质的用品在古代一般只有...
■甘肃兰州 赵峰生 陶瓷诞生于民间,民窑是中国制瓷业的基础。历史发展到明代,景德镇青花瓷以其优异的品质、丰富的装饰题材等诸多优势,引领中国瓷业进入到历史繁盛阶段。清...
■宁夏海原 李进兴 这件青铜鎏银高足杯,宁夏海原县出土。据《光绪海城县志》记载,海原县城宋名天都寨,夏改为东牟会,元名海喇都,明初以地赐楚王,又名海城。近年来,有学...
图1 图2 ■陕西安康 刘勇先 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镇花园民俗博物馆,藏有两件明代青花碗,从其所用青料、图案画法、胎质及施釉特点,应是明代嘉靖以后的民窑产品,具有一定研究欣赏...
■安徽滁州 张荫曾 我收藏有一枚大观通宝折十大钱(见图),其直径达4.18厘米,堪称大观大钱中的巨人。此钱精测直径为4.18厘米,比普通折十钱大2毫米,厚0.37厘米,重18克。 此钱有...
■福建德化 郑金勤 在瓷都德化的民国瓷器中,有一部分瓷器十分有特色。这类瓷器除了绘上精美的图案外,还铭写有明显的“抗战到底”、“建国心成”、“读书救国”、“自用国货...
图1 图2 图3 ■四川成都 张天琚 唐、宋六百年,四川是全国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和发达的地区。其间,当四川以外地区发生外敌入侵或内部动乱之时,四川常常是中央朝廷和难民躲避战...
元代钧窑香炉 ■山东青州 钟惠咏 北宋时期,有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说,而钧窑瓷器,传世较少,为研究者所关注。钧窑瓷器产于河南省禹县神垕镇,古代这里有大禹治水时...
■陕西安康 刘勇先 如图所示这件战国错银铜镦,高6.9、口径3.1、底径2.6厘米,于1968年固原县头营出土。镦(duì)是春秋战国时期矛戟柄末端的圆筒形铜套。《礼记·曲礼》载:“进矛...
图1 笔筒 图2 五子登科婴戏图 图3 安居乐业婴戏图 ■江苏淮安 范同利 这只清乾隆款青花粉彩扁四方笔筒(图1),长约11、宽约8.5、高约15.5厘米,内有轻微窑裂,没有裂透。该笔筒造型...
瘦金体大观通宝 ■江苏南京 徐长林 一提起大观通宝,钱币爱好者大都会想到宋徽宗的瘦金体“大观通宝”(见图)。宋徽宗既是北宋的一位失败的皇帝,又是一位“瘦金体”书法的创...
图1 彩绘卷云纹漆勺侧面及背面视图 图2 金乡县朱鲔石室宴饮图画像石拓片 ■安徽合肥 刘东 勺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到的餐具之一,几千年来勺子的形制变化不大。材质方面,...
■江苏泰州 汲悟 青花瓷质鼻烟壶,原先是盛放鼻烟的容器,今天却成为一件收藏品,给喜好者带来快慰,对它来说已是遥远之事。但前世曾有过辉煌,它在清代士绅当中的普及率,几...
图1 “戈”斝 图2 “戈”字铭文 ■河南新乡 周舟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一件商代的青铜斝(图1),在其鋬下刻有一个“戈”字,故名“戈”斝。此斝保存完整,装饰简朴,更有“戈”字铭...
■福建泉州 李自涌 “三顾茅庐”是三国时期颇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历代书画创作常常引以为主题,瓷器绘制则相对较为少见。我们要介绍的这件清康熙永春窑青花瓶(见图)就是...
■福建厦门 智生 此罐(见图)高31、口径11.3、底10.3厘米。折沿花口,斜肩,四系,圆腹,圈足;肩部与足沿留白釉,腹部刻一尾活灵活现的云龙纹图案。器型优美,刀工流畅。磁州窑...
图1 图2 ■江苏南京 胡剑明 藏友示我一块巴掌大青花碗底瓷片,正面有行草竖式书写一首孟浩然的五言诗(图1);底部(图2)方形双线款识为篆书“淡雅”二字,圈足打磨得很精细,...
明弘治《携琴访友图》 明景泰—天顺《访友图》 明弘治《访友图》 ■浙江金华 曹兆燎 在明代众多青花瓷画中,《携琴访友图》比较特别,从宣德、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