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五彩盖罐,盖内字款万历庚子年 清初青花石梅纶笔筒 晚明(龙飞年款)青花诗纹水盂 清代乾隆款青花博古纹炉 泰兴号出水瓷器 清代五彩花卉纹碗 明代万历青花款烛座 德化县陶瓷博物...
■江苏南京 胡剑明 铜香炉,即是焚香的器具,又是民间案头的重要摆件。千百年来,铜香炉在我国民间广为制用传承,其用途亦有多种,或熏衣、或陈设、或敬神供佛。它的使用、收...
瓶口外撇,束颈丰肩,腹下渐收。瓶身青花色泽浓艳,釉里红则略见淡雅。颈部有一圈夔龙变形雷纹饰带,肩处倒绘蝙蝠。腹部绘三只狮滚绣球,近足处则堆饰一圈仰莲瓣纹。在佳士得...
直径20.5厘米。盘敞口,弧壁,浅腹,圈足。罩施白釉为地,内底心及外腹部均于胎上刻划云龙纹,间以火珠、“壬”字云纹,龙身盘曲遒劲。外壁釉下暗刻海水波涛纹,两条绿彩龙纹装...
图1 图2 ■江苏镇江 刘丽文 春秋时期青釉原始瓷无论是在制瓷工艺、烧造技术还是在装饰技法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制瓷工艺上,选料讲究,胎土细腻,呈灰或灰白色,釉层厚薄均匀,流...
说陶论瓷 ■上海 高阿申 此尊高9.9、口径4.1、足径3.8厘米。釉质温润,釉面密布浅开的细纹片。失透的蓝色釉层内熔融有变幻奇妙呈流淌状的绿色斑纹,此为乾隆朝特征。炉钧釉以雍正时...
图1 明崇祯至清顺冶“海屋添筹” 图3 清康熙—雍正“海屋添筹” 图2 清乾隆“海屋添筹” 图4 清乾隆—嘉庆“海屋添筹” 图5 明早期“寿”字碗瓷片 图6 明晚期“东方朔偷桃” 图7 清...
图1 汉代滑石豆形灯 图2 汉代滑石熏炉 图3 汉代滑石镜 图4 汉代滑石暖炉 ■湖南长沙 文亮 在华夏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滑石,为迄今已知摩氏硬度最低的矿物,其被应用于工艺制作。新石...
图1 新石器时期圆形陶制“巫”字摇铃 图2 4个“巫”字的彩陶罐 图3 15个“巫”字的彩陶罐 ■宁夏海原 李进兴 距今三千年的甲骨文是完全成熟的文字,以此为起点往前推,我们可以看到五...
1991年湖南安乡黄山头林场南禅湾西晋镇南将军、宣成公刘弘墓出土。樽是温(即酝yùn,用连续投料法重酿,使酒液清淳)酒器,最早为青铜制造。两汉时期主要制作玉樽,仿青铜樽式...
文化背景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东北郊大河村西南,是一处以仰韶文化为主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距今7000~3500年,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史前房屋遗址中保存最完好的,奠定了中国北方地...
图1 图2 ■山东安丘 王倩倩 砚作为中国传统文房四宝之一,为历代文人推崇喜爱,不仅因为其实用性,更被赋予了更多的精神内涵。人们用砚、赏砚、制砚并收藏,将诗、书、画融于一方砚台...
器高18.8厘米,花口,口沿外翻,束颈,丰肩敛腹,圈足,底部阴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康雍乾时期的瓣形瓶,多作四瓣海棠花式,该瓶式作六瓣肩圆形,口沿外卷,为清...
■上海 高阿申 器高15.4、口径1.7、足径4.1厘米。器身红釉莹亮不开片,色泽浓红鲜艳,局部釉色不匀。釉内气泡疏朗,大小不等。足外墙收釉整齐,不流淌。胎体笨重,质地洁白。器里...
此碗直径14.2厘米。胎质细腻洁白,釉面莹润油滑。外壁以粉彩绘折枝牡丹数朵,色彩妍丽,姿态婀娜。枝干穿插有致,疏密得当。碗底以青花绘双圈楷书款“大清雍正年制”。在中国嘉...
图1 清代五彩四方型瓷温酒器(一组6图) 图2 清代五彩六方型瓷温酒器(一组7图) 图3 青铜樽 图4 青铜角 图5 青铜觥 图6 四羊方尊 ■江苏南京 胡剑明 清代小说《续酒义》中有云:“手捧一杯...
图1 北宋邓窑青釉菊瓣纹斗笠碗残片 图2 邓窑青釉菊花纹“田”字款 图3 邓窑青釉菊花纹“马”字款 图4 宋代邓窑青釉菊瓣花口碗,邓州博物馆藏 ■河南邓州 许满贵 宋人尚菊,因菊花被古...
图1 图2 ■安徽合肥 芙蕖 清康熙时期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颜色釉瓷、青花瓷、五彩瓷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康熙青花瓷以青翠明快、层次分明、色泽浓艳的特点而闻名,被誉为...
■安徽合肥 吴保华 中国玉器,举世闻名。各种玉雕如日中天,每件作品均演绎着古代玉匠们的高超技艺。在诸多的玉种之中,令人黯然一色的和田碧玉,就呈现出大量的精品之作。今...
■江苏溧阳 黄诚 越窑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越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其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代是越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