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 曹兆浦 今年5月11日,我与胞兄曹兆燎,一同参加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在淮安召开的中国大运河与古陶瓷学术研讨会。由于会后第二天就是“母亲节”,我与胞兄又均在外开...
图1 图2 图3 ■福建石狮 王国良 隐山遁水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文人居士晚年向往的一种具有恒久魅力的文化行为,香山九老的形成记录了这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也给自然山水风光打上...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江苏徐州 王旋 金光 尹钊 早年笔者下乡时,在一位老乡家里收集到一批十多枚、形状多样的瓷板画。据老乡介绍,这批瓷板画是从两只老床的木头上取下来的瓷...
图1 图2 ■浙江杭州 李熊熊 图1是一幅明代中期的仕女图瓷画。画面中有一位仕女正站在一匹马的旁边似乎想骑上去,但她颇感为难的是直接上又上不去,所以又回头等待僮仆拿一只凳子...
图1 图2 图3 图4 ■山西阳泉 王爱鱼 快乐是人们喜欢的情感,而天真烂漫的儿童则永远是快乐的。因此,现今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一颗童心。适逢“六...
■江苏南京 胡剑明 近日,在瓷友伯瑜先生处见到一块明成化“平等青”瓷片(见图),亭台楼阁,凤鸣鱼跃,人物传神,画意生动,是古句“鸣凤在竹,潜鱼出渊”的最佳配画。据说...
■上海 高阿申 瓶高14.3、口径3.3、足径4.6厘米。盖已缺,直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浅圈足。足的端面上有釉及垫烧痕,胎质致密,呈浅灰色。 通身作八棱体, 肩设对称蛙头状小...
图1 图2 图3 ■山西省阳 尧天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这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描写白菜的诗句,诗中的“菘”就是人们常见的大白菜。...
■江苏南京 胡剑明 这是一块明末崇祯浙青瓷片(见图),从构型上看应当是一只瓷碗残片。画面描画出:“一色杏花红十里,状元归去马如飞”的诗意画面。欣赏画面可以想见:在绵...
图1 图2 图3 图4 ■江苏镇江 刘丽文 黄釉是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在氧化焰中烧成,分高温、低温两种。高温黄釉是含适量氧化铁的石灰釉,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生成三氧化二铁,呈黄色。早在...
■福建石狮 王国良 两汉时期,灯具的制造得到了迅速发展,陶质灯具也逐渐成为主流。这时期的陶质灯多出土于汉代中小型墓中,主要流行于中下阶层,尤以豆形陶灯、俑形陶灯较为...
图1 图2 ■山东淄博 魏传来 古代陶瓷的纹饰,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瓷器上的纹饰图案是丰富多彩的,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也有对生活美好的憧憬。 “图必...
■江苏太仓 陈卫卫 西周的玉器,是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西周人把玉看成是礼的载体,具有无上的地位,所以玉器的雕刻工艺较之商代更加卓越,如今传世的几乎件件都是精...
■上海 高阿申 此尊高14.6、口径7.1、足径6.4厘米。釉料质密、光亮、坚致,色呈大块的紫红与姜褐斑纹交融相辉的铁锈花色。器身的凸弦纹上、兽耳及囤釉和挂釉处,均析有斑斑雪花似...
■山西阳泉 尧天 图中所示这件民国浅绛彩西瓜罐,高22厘米,腹部绘牧童骑牛放风筝情景画面。只见黑牛信步在田野上漫游,一牧童骑在牛背上,正缓缓放飞像帽子一样的风筝。整幅画...
■江苏太仓 陈卫卫 宋徽宗赵佶是位诗书画全能的艺术大师,他的嗜玉成瘾,又促进了玉器的空前发展,使玉雕取得了辉煌成就,涌现出众多的传世杰作。 在古代,鹿被视为神物,也作...
■上海 高阿申 该器高18.3、口径4.6、足径5.5厘米。洗口,橄榄形身,足内露胎。造型不及雍正时秀丽,肩部短,腹体长;肩腹间的折角较前朝稍显生硬,然稳重感却明显增强。纹饰分六...
图1 蒲松龄墓出土器物 图2 蒲松龄墓出土铜镜(李永华摄) 图3 东汉晚期龙虎钱纹铜镜 ■山东淄博 魏传来 举世闻名的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
■江苏苏州 白尼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民间便有赛龙舟、吃粽子习俗,以此纪念投身汩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此习俗自古延续至今未曾间断。节日这天,粽子飘香,妇女儿童争佩...
■上海 高阿申 器高36.4、口径12.1、底径11.3厘米。侈口,束颈,溜肩,直筒形长腹,平底。器壁较薄,里外施白釉,釉面坚致。彩绘以红、绿、黄为主,绿釉浓厚莹润,黄彩汁润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