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俞海萍)由江苏师范大学周棉教授主持的2011年国家重大项目“民国时期留学史料整理与研究”,最近提前完成。该项目的完成填补了民国留学史料整理的一些重要空白,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在法西斯兴起并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率先推动中国全面抗战,坚持独立自主抗战路线,开辟敌...
“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等教科书里的英雄形象一下子丰满起来,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让人们看到了共产党人精神的力量。”这则网友评论,仅是众多跟帖中的一例。目前正在央视热播...
本报广州7月27日电 (记者武勇)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华侨华人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依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开辟的。敌后战场自开辟之日起,就被日本当局和侵华日军视为心腹大患,实施了欲置之于死地的灭绝政策。但在中国共产党...
本报长治8月2日电(记者晁天义 通讯员李荣)7月31日至8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历史研究》编辑部与长治学院共同主办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在长治召开。如何...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通过各种途径一直在开展纪念活动,纪念是铭记历史的方式,也是开创未来的途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含有丰富的时代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 第一,以史为...
70年前,中国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一起,赢得了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场胜利,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也属于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 是的,必须从世界的角度出发,...
本报长春7月20日电 (记者耿雪 袁华杰)近日,《满铁内密文书》新书发布会暨满铁史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该书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解学诗、宋玉印编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
6月26日至28日,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古典学与中世纪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办,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芝加哥大学和维也纳大学协办的“...
在鸦片战争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中国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一个不断下降、触底反弹、逐步上升的过程,它记录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曲折前进的历史轨迹。抗日战争就是这个历史转变的枢...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学界关注的课题。从中国早期文明研究、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到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都能说明这一点。7月25—26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和陕西师范大学...
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盐业开发是文明进步的基础。盐资源的开发、盐的生产与运输、国家的盐政、社会有关盐的礼俗等,都构成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研究者...
华夏东极,抚远言史。7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第十四届史学理论研讨会暨“中外历史经验与边疆地区发展”研讨会在黑龙江省抚远县召开。会议围绕“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
近日,“海丝文化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在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城市——泉州举行。论坛由泉州师范学院、泉州市社科联、台盟泉州市委和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社...
本报嘉峪关7月30日电 (记者朱羿)嘉峪关魏晋墓是我国已发掘的规模庞大的古墓葬群,长期以来受到考古界和学界广泛关注。7月23—25日,在嘉峪关魏晋墓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学术研讨...
中外学者谈西方叙事中的抗战:“二战史隐去中国毫无道理” 中国抗战是二战中的东方灯塔。 一寸山河一寸血。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兽行暴虐,中华儿女以“捐躯洒血,浩气干云”之势...
前几天,读了宋进教授在贵版刊发的文章《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收获颇大。宋教授认为: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可以从坚定的意志、思想的引...
70年前,东方战场、欧洲战场、苏联战场互为依托,三大战场一盘棋,直至胜利,一举改变了战前的国际战略格局,并为战后世界和平打下牢固的国际秩序基础。正所谓:“万马奔腾才...
历史一去不返,今人要了解过去,只能依靠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字记载、实物遗迹以及口头传说等,这些可统称为史料。可以说,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在各类史料中,文字史料是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