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历史教科书和中国近代历史观之改变 【摘要】 中国史学传统源远流长,其标志之一就是司马迁创立的纪传体的史书体裁,自汉代以来,延续了两千余年,成为“正史”的主要形...
——基于希罗多德波斯史撰的帝国战争考察 【摘要】 与其他文明的不可避免的接触是扩张主义帝国冲动产生的一个根本诱因。希罗多德笔下的古代波斯以其强劲的帝国冲动,通过一系列...
以50多万字的学术论文集《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一书而享誉中外的向达先生(1900—1966),是中国著名的中外关系史专家、敦煌学家、目录学家,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摘要】 中国学术传统对文献的重视,使文献校雠之学、文献史、出版史、藏书史辱专门计冗在现当代以来得到持续发展,但这些研究仍然缺乏对整体文献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关注。当代...
【摘要】 本文提出两个观点:一是从历代文献学家整理文献的实践、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现行文献学论著的逻辑错误、传统四部学术称谓四个方面论证文献编纂学设立的必要性;二是...
【摘要】 湖湘文化中有着一以贯之的治史传统。近代以降,湖湘学人分别参与了西方"新史学"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引进和传播,从而促成了传统史学的近代转型。转型后的中...
【摘要】 在中国史学史上,历史考证与史学批评呈现出水乳交融的态势。历史考证中的纠谬、考异、商榷等是史学批评的重要形式,历史考证中蕴涵丰富的史学批评思想。同时,史学批...
【摘要】 两宋时期,考据工作为众多学者所重视。司马光撰《通鉴考异》,详考各书史事记载的差异、说明史料去取的理由。他如洪迈的《容斋随笔》、王应麟的《困学记闻》不仅在考证...
【摘要】 严格说来,发展观念的确立是近代以来的事,是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进步而逐渐形成的。但关于发展的思想却是古已有之,古代的自然发展观念;中世纪神学发展观念;直至到近代伊始...
【摘要】 宋人史料笔记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多有关于史书采撰的认识。宋人强调历史撰述要记“大事”,特别是那些关乎治乱兴衰、可以为后世所借鉴的重大事件。他们对史书资料来源...
——基于历史和理论的双重视野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史学集刊》2014年第5期)...
【摘要】 中国古代通俗史学源远流长,但其著述之极大丰富则在明清时期。在诸多著述中,由《资治通鉴》产生的通俗史学著作独树一帜。在通鉴学领域,清代通俗史学一方面承继前代...
【摘要】 春秋战国时期是“天崩地裂”的时代,也是我国历史上学术滋生与繁荣的黄金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动、大发展及对于史学强烈的社会需求,对于我国早期史学起了一种催...
【摘要】 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高度发达。进入近现代以后,由于有识史家依据时代条件的需要,对它进行了继承、改造,因而获得了新的进展,而并非如有的研究者所认为中国历史编纂...
内容提要: 创立于1928年的哈佛燕京学社,是由美国霍尔教育基金资助、美国的哈佛大学与中国的燕京大学合作创建的学术机构。作为一个中美学术交流平台,它为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由...
——关于先秦秦汉史学批评的考察 【摘要】 先秦秦汉时期的史学批评,在促进史学发展方面显示出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推动历史编撰形式的发展,推动人们认识史家修养与史学价值的...
【摘要】 宋代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与阶级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变化,在宋代史学与史学思想中得到了...
近日拜读徐江伟的《血色曙光——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及其刊于《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1—11期的系列同名文章(以下简称“徐文”),颇有感受。徐文...
【摘要】 辽作为新兴起且与中原王朝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其史学经历了逐渐发展的过程,并与辽代政治的关系尤为密切。这不仅表现在辽代史学随政治的兴衰而起伏,而且为政令的制定及...
【摘要】 环境史是当今史学研究中的热门。在对边疆地区的环境史研究,尤其是在对“瘴”的研究上,很多学者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但在研究过程中,一些学者往往持有一种先入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