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陈寅恪研究隋唐刑律制度,创获甚多。尤其在对隋唐刑律制度渊源考辨时,在繁杂的刑律变迁中匠心独具地勾勒出隋唐刑律制度的三大源头,打破了当时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诸多缪见...
内容提要:“ 西方”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是一个含混而不确定的名称,它与历史上的中西交通密切相联,这一名称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从汉唐时期的“西域”,到宋元明时期的“西洋...
【摘要】 契丹人的四时捺钵活动与其所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契丹四时捺钵制度产生的根源,捺钵地的选择及捺钵时的活动无不体现着其资源环境特征。捺钵习俗...
【摘要】 独特的自然与文化背景造就了东南陶瓷鲜明的海洋性特征,并成为我国古代陶瓷手工业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环.东南陶瓷海洋性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名窑在沿海窑场被仿烧而成为沿...
——边疆朝贡制度的理论依据与思想特征 内容提要: 古代王朝边疆朝贡制度的理论思想,发端于传统的“天下观”与“服事制”,核心是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汉族统治集团汲取了“...
【摘要】 依据先秦典籍资料对黄帝族居地古涿鹿地望进行探究,认定今河北涿鹿即是古涿鹿地望所在。在此基础上,分析涿鹿之战爆发的原因,除社会政治因素外,气候异常当是激化这场战...
内容提要: 关于章学诚生平与学说的境遇,胡适曾有一个流行甚广的观点,即有关章氏生平与学说的信息被埋没了一百二十年,但也一直有人认为胡氏所言与事实不符。本文对章氏身后...
——以东西两川的分合为中心 【摘要】 从至德二年到大历二年的十余年间,剑南道先后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又由分到合,再由合到分的复杂过程。至德二年,唐肃宗为了消除玄宗幸蜀的影...
【摘要】 历史语言研究所创榛辟莽,开启了现代中国学术研究的新典范。这一典范的生成与史语所的运作机制密切牵涉。初创阶段的史语所,对组织大纲不断进行修订,进而从制度层面规范...
【摘要】 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权在制度建设上颇有建树,体现在官制方面,就是建立了一套"胡汉杂糅"、新旧并用的职官制度。赫连夏的中央官制构成中,既继承和保留了三公制、司隶校...
【摘要】 耶律大石西迁和建立西辽帝国的过程,也是对传统的丝绸之路重新开拓和恢复的过程。西辽帝国在中亚和西域的经略,不仅实现了中亚、西域地区契丹治下的文明与和平,而且进一...
【摘要】 佉卢文契约中的人口买卖大部分是奴婢的买卖,被卖者有家贫卖儿鬻女者、被劫掠者、战俘、逃亡者。买进者多是官僚、权贵和地主。也有非奴婢的买卖,如买女口为妻者,买...
【摘要】 明朝初年,国脉皆仰东南,为解决南方粮财物的北运问题,宋礼和白英受命组织修建了大运河山东段南旺分水枢纽。该枢纽主要包括引汶济运、导泉补源、设立水柜和置闸节流四个...
[内容提要] 唐宋时期敦煌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州县乡堡,百姓“悉多城居”,“城外庄田,城内屋舍”的情况比较普遍。作为当地居民主要聚居地的沙州城则有子城、罗城之分,子城位于...
——以福建泉州盐场地区为例 内容提要: 明代福建泉州盐场地区经济结构出现明显的转型。明初,在本色盐课制度下及“画地为牢”的社会中,具有徭役性质的制盐业成为泉州盐场地区...
【摘要】 元朝海运历经1282、1292、1293年三次航路开辟,建立了一条由长江口到直沽的运粮航线,保障了大都的用粮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元朝航海人遇到了水域多浅沙、海上风浪等影响...
政治史虽产生于庙堂之上,但卷入其中之人物,却来源于不同地区。相应,政治史之运作,便包含不同地域互动、冲突、协调之色彩。故而,从地域出发,审视政治运作的具体过程,是政治史研究...
【摘要】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东中部的城市也遭到严重破坏而普遍出现衰落。抗日战争却使大量东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资源、文化资...
摘要: 文章对尼雅古绿洲沙漠化的时代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尼雅遗址出土多为魏晋之物,废弃的年代应在公元336—382年间,亦即东晋十六国时期。在气候变干、尼雅河水流量减少...
【摘要】 俄藏敦煌文献中由于种种原因,混入了一部分黑水城文献。将其判别出来,并进行释读、拟名及研究,对于敦煌学和西夏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部分俄藏敦煌文献中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