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是《尚书·夏书》中的首篇,记载了“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的一系列故事,历来被视为与地理、疆域、贡赋等国家治理相关的重要文献。“禹贡图”也称禹迹图,...
经典文献承载的系统知识是我们了解古代文明或文化的最重要文本途径,所以《尚书》在谈及殷商时代时才会把“惟殷先人,有典有册”作为核心标志加以强调。因此,对广义上的六朝...
“名”,现在通常指人的名字或事物、物体的名称。《说文解字》口部:“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这一释义不太好理解,故后代解释多有不同...
内容提要: 历代保留下来的西行文献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深入了解西北的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西行文献学术价值、学术潜力巨大,很多方面都有待发掘,利用西行文献不仅可以开...
内容提要: 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与历史考证学的关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考察:其一,二者风格大为不同,而治学宗旨却有相通;其二,从弥足珍贵的学者心声,看唯物史观学...
【读史札记】 《木兰辞》是一首北朝叙事诗歌,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子,替年迈父亲从军,女扮男装,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回朝后不愿为官,请求回家与家人团聚的生动故事。诗歌热...
内容提要: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殷高宗问于三寿》《厚父》《祭公》《郑文公问太伯》《成人》等篇记载了君王向耆老请教为政,还有部分篇章强调重用耆老,反映了先秦时期咨政...
内容提要 :《周礼》对“史官”及其下属“史”职人员职责的系统安排,为探讨先秦史学提供了不可忽略的参考资料。本文认为,《周礼》中的这些“史官”及其“史”职人员,他们日...
摘 要: 科举是建文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文治”的具体表现。然而,《明实录》书写的建文朝科举,既缺乏三级科举考试的正面记载,又大体上掩盖了附传传主建文年间科举中式...
内容提要: 宇文部到北周先世传说层累过程,体现了北周统治者为建构自身正统性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其不仅模仿《魏书·序纪》编纂了宇文氏的先世传说,同时亦将十六国时代有关宇...
摘要: 为保障丝绸之路和中西交通的畅通,汉王朝在丝绸之路全程不同路段采取不同措施。从长安到敦煌的丝路东段,在大致固定的路线上,建立连绵不断的驿站馆舍作为停靠站点;在...
摘要: 域外汉籍为研究朝鲜王朝孙子兵学文献版本提供了新资料。朝鲜王朝时期,孙子兵学文献版本传播具有多元性。从版本来源看,有官方版本、私家版本、外来版本之分。官方版本...
内容提要: 作为空间地理概念的“中国”一词在西域—中亚的非汉文史料中多被表述为“秦—契丹”。不少国外学者以为其在地域上仅仅涵盖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内地(China Proper),并不包...
内容提要: 史学学人日记犹如个人的“百科全书”,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近代史学转型视域下史学的新变。学人日记所揭示的近代学派之间的派别分合、学派之间的冲突和融合,对...
内容提要: 唐宋之际,诸多民族汇集交融于敦煌河西地区,多方政治势力交织,地域政治主导权或丝路经济控制权在粟特、吐蕃、回鹘、汉族等民族中交替或并存,为这一时期敦煌民族...
内容提要: 法国汉学家沙畹( douard Chavannes,1865-1918)反驳“中华文明西来说”的同时,以“穆王西游”的记载为例,在译注《史记》过程中辅以中华文化圈周边民族文献佐证,在年代、...
内容提要: 陈寿在《诸葛亮传》中称其“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后人解读这句话时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魏晋时期出现了陈寿因私恨贬抑诸葛亮的说法,虽有崔浩为陈寿辩解,...
内容提要: 在历史学的发展中,历史考据及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关于历史考据,学术界流行不少似是而非的观念,对于考据方法的概括,也不乏粗浅的命题,这些都有...
内容提要: 辽宁省档案馆保存了一部《明太祖实录》稿部份抄本,不少学者认定其为建文初修《明太祖实录》抄本,此说有误。建文时期,朱棣很早就被废为“燕庶人”,抄本称其为“...
内容提要: 南宋史家李焘在其编纂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中通过考异自注的形式对宋代政治、经济制度进行考察,尤其关注中枢机构中的枢密使之来源多途化的倾向、新的司法机构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