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今称元宵节。这一节日既是春节的继续,又是春节的高潮,民间早就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有学者认为,“上元”一语源于道教,由于道教在民间的...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海域发现公元7世纪以后的古代沉船超过四十艘,大多来自濒海国家或擅长航海贸易的岛国,例如古代阿拉伯、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近世欧洲西班牙、荷兰、英...
【读史札记】 作为自古以农立国的农业大国,村落在我国有着悠久长远的发展历史。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把握村落发展的历史逻辑,不仅有助于揭示中华文化的源与流,夯...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崛起之初“本无文字,惟刻木为信”。辽太祖神册五年(920)春,令人参照汉字“以隶书之半增损之”“始制契丹大字”。后又在契丹大字基础上参考...
钱穆(1895—1990),历史学家,字宾四,江苏无锡人。曾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等校教授。1949年赴香港,后创办新亚书院,晚年移居台湾。...
【研究心得】 唐末五代以来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转型时期,“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丝路盛况不复存在。这种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与西夏的崛起有一...
【项目成果】 1990—1992年在甘肃河西走廊发掘的悬泉置遗址,出土汉简23000余枚,其他各类遗物6000余件以及各类陶器残片30000余件。就出土汉简而言,这是继斯坦因1907年、1914年两次中亚...
“阵云朝结晦天山,寒沙夕涨迷疏勒。”(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正如唐代诗人在疏勒行军中的迷茫,史学界在寻找疏勒城的道路上也十分迷茫。正是带着寻找“大唐疏勒镇”的梦想...
清代史馆在汲取自唐而来史馆修史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变动所赋予的新鲜素材,及时总结史馆修史的利弊得失。清人的史学批评既重视对前朝官修史书的批评,更重视对本朝官修史书的批评...
追求国家独立富强,是严复思想一贯的宗旨。深受1895年甲午战败之刺激,严复作《原强》雄文,认为洋务运动等学习西方之方式是治标举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认为只有倡导鼓...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划时代的帝国由此建立。秦对后世影响固多,然如诗句“百代都行秦政法”所云,其要在“制”。秦制研究一直深受传世史料...
摘要: 西方医史是历史地形成的,历史学深刻地影响了该领域的研究观念与实践。在20世纪中期之前,关于伟大医生的传记类作品占据了西方医史研究的主流,研究者多是未曾接受过历史学...
关于对法国大革命的解释,历来有两派争论,一者是社会解释学派,可上溯到基佐、米涅为源头,强调大革命在本质上是一场推翻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一者是修正主义学派,...
内容提要: 晚清以降,受西方学术分科的影响,传统学术范畴中长期附属于史学的地理走向独立。史学和地学应该分开,已成为时人的共识。然而,在此背景下,民国时期在科系、学会...
内容提要: 从16世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带走不少中国民俗资料,到19世纪后,来华西方人在中国各地进行系统而有目标的田野考察,收罗了大批在国内当时不受重视的民俗文物和民...
【特别关注】 厘清中国古史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与十三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经过四十年的全面建设与飞速发展,已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受到全世界...
内容提要: 过去由于传世先秦史著匮乏,限制了我们对《左传》史学创作认识的进一步加深。然而,现今通过与新出土史类文献的比较可以发现,《左传》的内容具有无可比拟的丰富性...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欧亚大陆及其周边的新图景正在逐渐展开。这种新图景将为我们开展草原丝绸之路相关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与舞台,也将使我...
“六经”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经典,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在六经中,《礼》《乐》的地位尤为重要,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中就提到,“六经之道同归...
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楼兰,地处东西交通要道。公元前77年其更名为鄯善国,汉晋以后隐没于史籍,留下诸多谜团。直到20世纪初,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意外发现楼兰古城(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