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札记】 长城是起源于东周时期具有政治、军事、经济等多重意义的边界工程,当时的主要大国秦、齐、楚、魏、赵、韩、燕都修有长城。秦在昭王及秦始皇时期两次修筑长城,以...
摘 要: 1897年之前,以具体统计事例为载体的西方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已经传入中国,1897年后,经日本消化吸收的社会统计学理论开始系统地引入,这对清末和民国统计的影响广泛而深...
摘 要: 《明孝宗实录》是明朝中期纂修的一部重要官修史书,其编纂方式带有资料汇编的性质。该书在诏令、奏疏的收录和人物传记的撰写及评论等方面都体现了直书实录的编纂思想...
摘 要: 民国时期是中国学术从传统向近代急速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关于明代锦衣卫的研究上,民国时期的史学研究呈现了从传统叙事向近代分析、从赞颂帝制向反对帝制的转型过程。...
这本《唯有书香留岁痕》是继三卷侯仁之文集(即《历史地理学的视野》《北京城的生命印记》和《我从燕京大学来》)之后的第四卷,仍由侯先生女儿侯馥兴精心编辑。从内容上看,...
近代以来,天津经历了历史性变化。自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埠后,天津开始进入迅速发展期与新旧转型期。“津埠本通商口岸,垂四十年,习于洋情,商贾工作强半资商埠。”作为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健康问题,始终把防疫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血吸虫病是一种传染极广、危害极大的寄生虫病,在我国流行的历史长达两千多年。...
《新民意报》是五四运动之后创刊于天津的一份反帝反封建、反对军阀专制,宣传新思想,表达民众意愿的进步报纸,受到进步人士和广大青年的普遍欢迎。 周恩来协助马千里等人创刊...
摘要: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语文学被人文主义者视为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19世纪语文学随着学科专业化成为专门学科,并在德意志地区成为显学。20世纪初傅斯年留德期间曾受到语文...
内容提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简帛数术发现与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头30年为第一阶段,几座主要墓葬出土的简帛数术资料如马王堆汉墓帛书、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都发...
摘 要: 梵蒂冈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文献收藏地,收藏了一批珍贵的中国天主教文献。本文仅对该馆所收藏的重要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稿抄本Borg.cin.503,即多明我会士黎玉范...
摘要: 中苏谈判中的“顾王之争”为世人瞩目。王正廷作为中方全权代表,与加拉罕商定两国关系协议,突破此前的谈判僵局,奠定了废除中俄旧约的基础。北京内阁认为“王加协议”...
摘要: 本文梳理了20世纪30—40年代北平地区四所高校宋史课的设置及学生毕业论文宋史选题相关情况,发现30年代宋史课的最初开设者多非专治宋史,内容讲授多元化;宋史课的开设和...
摘要: 汉唐时期,易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取得了重要成就。在汉唐易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易学家以史解《易》征引的史实蕴涵了历史兴衰教训和历史变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
2019年2月12日,著名先秦史学家、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詹子庆教授在长春逝世,享年82岁。消息传来,古史学界为损失了一位知名学者、教育家和中国先秦史学会的先驱而哀悼。 詹子庆...
在学界,杨宽除了有广受好评的《战国史》《西周史》《中国上古史导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古史新探》等重要著作外,还有几本小书,如《...
摘要: 天津南开大学自西南联大时期以后,历史学科呈现逐渐加强的趋向。1952年郑天挺到南大学主持历史学科建设,给南开史学的奋起带来跨越性的发展动力。次年杨翼骧的加入南开...
【摘要】 “公报”起源于西方,脱胎于手抄新闻。它经历了从“公开”之报到“公办”之报的过程,一度成为现代报刊的泛称。19世纪的中国,“公”的观念开始流行,当时知识分子在...
摘要: 白寿彝先生在自己长期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国历史等民族史研究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阐述,形成了独到...
摘 要: 宋代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无论是修史种类的多样化、修史制度的完善程度、修史机构的合理设置还是修史成就之高都超越前代。宋代社会氛围相对宽松,政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