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民俗地图的诞生和发展 二.民俗地图:性质与定义 三.民俗地图:类型与体系 四. 日本民俗地图历史简述 五.民俗地图法 六.关于创建文化传承分布图体系 序 二○○一年《世界...
序 在今日的民俗研究论文或田野作业报告里,常常可以见到运用各种表格、照片、示意图等对文字表述进行辅助性提示。运用这些辅助方法可以使民俗记述视觉化、条理化。这些表格与...
[摘要] 中国民俗文献史的研究成果众多,先秦时期是中国礼俗文化交融的时代,尚未出现专门论俗的文献,人们有关习俗的论述散见于诸种先秦典籍中,如《山海经》、《仪礼》、《...
[内容提要] 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方式,民俗的区域性特点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学术界所关注。文化学中的文化圈和文化区理论,为民俗区域存在和传承提供了最直接的借鉴和区域民俗理论...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追溯民俗学表演理论兴起与形成的社会历史和学术背景,揭示了表演理论作为美国民俗学的一种学科理论与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历史与文化经验的内在关联。表演...
[提要] 公众民俗学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美国民俗学界兴起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主要指的是对民俗加以展现或应用的实践活动、以及关于这种实践的理论探讨。在其兴起和发展的过...
二十六年前,我在兰州召开的甘肃省首届花儿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题为《努力攀登花儿研究的新高峰》的论文,对当时花儿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述评,并对如...
[内容提要] 民俗文化圈既是一个民俗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同时,又是一个从未有人涉及过的现实问题。民俗文化圈的界定和在理论上予以建构,不仅对民俗文化理论框架的建立具...
[摘要]当前学术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经典的主、客体研究理念正面临主体之间的交互研究理念的质疑,即在我们与他们的研究范式和我与你的研究范式之间进行选择。而构成我与你的...
[摘要]谁是民俗之民,在中外民俗学史上是一直引起争议的问题,近年来尤为引人关注。作者提出从区分社会情境的角度来界定民的范围。社会情境分为两种类型:生活情境和公务情境...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民俗学研究的不足,主要不是在理论和方法上,而是表现在民俗志的写作上。目前的所谓民俗志本身不能提供一种拥有学科意识的范式。我国当下缺乏个性( 地域性...
(一)人类最早的系统思想神话 谈到神话,我们通常总要引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神话的一个论断。那就是众所周知的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
[摘要]比喻不只是修辞技巧。从历史眼光看,比喻其实是诗性智慧时代一去不返以后,我们在抽象思维统治的世界中维持和培养想像力的必修课,因此具有文化寻根的意义。尼采认为...
[内容提要] 主题(theme),《欧美文学术语辞典》是这样定义的:主题(theme) 有时可以与题旨互换使用。不过, 这个词更常用来表示某个含蓄的或明确的抽象意念或信条。题旨即指母题(m...
学术并非都是绷着脸讲大道理,研究也不限于泡图书馆。有这样一种学术研究,研究者对一个地方、一群人感兴趣,怀着浪漫的想象跑到那里生活,在与当地人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获得他...
在本文探讨文化圈理论及其应用的课题时,必须说明,这是一个在充分认识了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的前提下提出的课题,因为这个课题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抢救和保护工作十...
[摘要]本文是对民俗的定义、民俗学研究对象、田野作业和民俗学研究取向这几个民俗学基本理论问题加以思考的结果。笔者认为,民俗是特定人群在实践意识支配下所体现出的活动...
摘要:萨林斯关于南太平洋岛殖民遭遇的论述,反思了历史/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结构是一种历史事物。萨林斯坚持人类学理解他者的立场,从不同的文化秩序中理解独特的历史生产方...
[摘要]民间文学家和民俗学家们已经发现,当深入到田野研究的具体语境时,他们所面对的不仅仅 是已经呈现为创造结果的文本,还有仍在不断地被创造中的文本,而文本的创造却是...
[摘要] 本文以《婚姻仪礼变迁与社会网络重建》为对象,探讨它如何从清原镇民众的知识,转换为民俗学者的知识,从而揭示这种知识转换过程中的规则:民众的知识具有异质性,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