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唐宋时的敦煌地区,民众自愿结成互助的私社,称其为"社邑"。大量的敦煌社邑文书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中古时期民间社会的管理哲学思想:重视人文关怀的人本思想、重视经济收...
内容摘要:敦煌艺术的"再生"哲学命题是"敦煌哲学"(分支"敦煌艺术史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丝路花雨》的创演成功,实现了敦煌艺术从洞窟到舞台的转换,引发了古老敦煌艺术的...
内容摘要:将高句丽后期都城"平壤城"称为"下平壤"是对文献的误读。5世纪中叶以前,高句丽并未能实际控制朝鲜半岛西北部地区,《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所载334年增筑的"平壤城"不可...
内容摘要:敦煌哲学是以敦煌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独立的学科。文章认为,敦煌文化和敦煌学研究的内在逻辑,敦煌哲学学术研究及未来发展需要决定了敦煌哲学学科体系建构的必要性。敦...
内容摘要:促进牧民增收是"三牧"问题的核心,也是城乡、区域和民族之间和谐发展的关键。破解牧民收入低、增收难问题的一个基本思路,是创新畜牧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打造完整的草...
内容摘要:以服务集成为重要控制变量,针对以往研究中存在的资源禀赋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争辩,构建了资源禀赋—服务集成—经济增长三者间路径关系。通过以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为主...
内容摘要:自无文字记录的蛮荒时代开始,人类都在无可逃避的饱受着洪水、大火、地震、飓风等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无限伤痛和巨大损失。中国自古以来自然灾害频发,很多地方旱则赤...
内容摘要:元朝灭亡以后,北元政权继承了元朝与高丽的朝贡关系,虽然北元政权的实力与新兴的明朝不可同日而语,但北元对高丽王朝还具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使高丽王朝在摇摆不定的情况...
内容摘要:国家软实力的形成主要是一国主动的政治行为的结果,而华侨华人软实力的形成是基于华人的文化行为自然产生的。在东亚汉文化圈内,华人社会经历了从文化边缘走向文化中...
内容摘要: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化内在的一体化功能将打破民族地区单一封闭的经济文化生活,引起原有社会结构的深刻变迁,从而对少...
内容摘要:以爱情为主题的"花儿"是西北高原区各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因其蕴含着对社会、人生的基本伦理价值判断而超越了爱情。在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大背景下,发掘"花...
内容摘要:《汉书》卷二六《天文志》中记载的"汉兵击拔朝鲜以为乐浪玄菟郡"似乎是对元封三年(前108)汉武帝平定卫氏朝鲜后以其故地设四郡的否定。学界向来认为汉武帝灭朝鲜之后设...
内容摘要:生与死,是生命的普遍现象。敦煌,凝聚着千年丝绸之路的辉煌,对它进行哲学的反思,建立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的三层金字塔文化结构,具有得天独厚的哲学意蕴。...
内容摘要:新罗脱胎于辰韩,其主要族源是辰韩人。从文献记载及考古发掘来看,辰韩之地有许多外来徙民,包括东夷少昊族、韩侯之国人、秦人、古朝鲜人等,这些徙民与土著韩人共同创造...
内容摘要:《汉书·王莽传》中关于高句丽"侯驺"的身份认定是关乎高句丽王系的重要问题,其身份究竟是否高句丽王?甚至是否为高句丽建国邹牟王?对研究高句丽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内容摘要:轴心时代理论自提出至今已成为人们研究世界思想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话题,对轴心时代的质疑和深入探讨也从未间断。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轴心时代的文明体现...
内容摘要:高句丽服饰文化研究是高句丽社会文化研究和古代服饰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句丽壁画墓所绘大量高句丽史料没有载录的冠帽一直是高句丽历史文化研究的薄弱环节。...
内容摘要:选取新疆产业结构比重与能源消费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消费影响的计量模型。偏最小二乘方法在解决自变量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具有无...
内容摘要:晚清以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形态,影响及于民国政治的变迁过程。缘于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及地域诸多因素,传统的中央集权被逐渐分解,发展成为有研究者所言的"内外皆轻"形态...
内容摘要:2009年在蒙古国中央省扎马尔县出土的7世纪时唐代游牧部落贵族仆固乙突墓葬的墓志上,有"东征靺羯西讨吐蕃"8个汉字。这是继《鸿胪井栏石刻》之后最新出土的弥足珍贵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