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各民族人口、各国商品的流动日趋频繁,给人类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中国人类学最初强调本土研究,改革开放之后开始了海外民族...
内容摘要:宋初河西蕃部的地域整合,是中国古代西北边疆地理和民族地理研究中极其重要的事件。前人对文献的记载不是充满疑惑,就是认为有误。然而,厘正相关史料,文献所记并没有错...
内容摘要:民国时期国家大力推行边疆政治一体化,省际边界逐渐明朗,而省际交界民族地区社会纠纷也接连不断发生。由于这些地区多受政教一体制度的影响,行政权与宗教权同时并...
内容摘要:汉晋时期的摩沙夷至唐代被记为磨些蛮,其除分布于雅砻江以东、大渡河以南至昌明地区,西达金沙江上游两岸广大地域外,还南下至洱海以东的宾居地区,部分被迁到永昌和拓东...
内容摘要:应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邀请,我在2013年6月24~25日与该学院师生进行了两天的讨论,主题是关于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社会学思考。本文在青海民族大学录音整理...
内容摘要:近代以来,伴随着国族主义的勃兴特别是民族国家的建立,作为蒙古英雄祖先的成吉思汗开始以国族英雄的身份受到国人的崇拜。正是这一身份的转变,促使国民政府在成陵...
内容摘要:在"写文化"的视角下可以看到,近些年来中国西南民族地区地方文化出现了不少"复振"的案例,从现实的历史、流动的区域、再现的遗失、真实的传说等四个方面对"文化抒写"进...
内容摘要:作为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形成了独特的应用民族学思想。在他看来,我国的应用民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社会学研究和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
内容摘要:审美认同并非在一个自为的纯粹空间中自行建构,在很大程度上,它往往是在"他者"的意识形态凝视中被形塑从而生成。亦即,"他者"是一种关于"什么是美"以及"如何审美"的意识...
内容摘要:作为都市边缘者的维吾尔族流动摊贩,处于社会的底层。由于文化、语言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其在异地他乡的谋生实践艰难。但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却存在着主体...
内容摘要:本研究运用修订的维吾尔文版中学生学习适应性测验(AAT-W)对1823名新疆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新疆民汉合校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归因方式、作息时间以及对待...
内容摘要:零符号作为一种元符号,在中西方语境中有着共通性和互补性。零符号包括空符号、数字0以及符号空,可以是实在的空间及事物,也可以是人造的代码,其能指或基本所指都是空...
内容摘要:辛亥革命相继受到19世纪欧陆民族国家理念与北美民主共和观念影响。然民族国家多联结王权,[1]共和则革命皇权。辛亥革命使民国上层采取共和体制,而下层尤其是边域,...
内容摘要:清真拉面经营不仅是一项经济活动,也是一项文化的传播互动与交流活动。清真拉面经营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在其经营过程中,清真文化和民族...
内容摘要:由于行动者具有自身特定的社会结构特征,必定从社会结构中自身位置的特定角度出发思考和行动,所以,当多个行动者面对同样命题时,行动的具体事件过程及其结果会以...
内容摘要:侵华战争时期,日本极力鼓吹"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同文同种"等口号,在各少数民族中扮演"保护神"形象,策划"伪满洲国"、"伪蒙疆政权"、"回回国"等呈现"亲善"的机构...
内容摘要:在古代中国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地理空间中,兰州先是位处边界的"秦西极边郡",继而是怀柔西域的"西州首邑",始终是中原和汉人的一个模糊边界。随着清中后期以降中国疆...
内容摘要:甘南藏区承接内地,辐射青藏的地理位置逐渐形成了民族融合、文化多元、经济多样的区域格局,并对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历经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的时空...
内容摘要:承继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北地区以及川、滇之间,仍有大量的羌族部落或族群分布。这些羌族部落或据地称王,或归某政权辖制,时而起事,活动频繁。本文按文献编...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家族式商业组织的内部结构,发现中国传统社会组织——宗族组织对中国家族式商业组织的创立与延续起到积极作用,揭示出宗族制度与集体人格是家族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