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物:冯骥才,全国政协常委。当代作家和画家。以创作民俗和地域文学见长,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炮打双灯》等。近年来,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调查民间文化现状、...
春节:地方性与民族文化认同研讨会现场 一、会议简介 2006年12月22-24日,由中国民俗学会、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广州市番禺区委宣传部主办的春节:地方性与民族文...
杨凯(主持人):我一直有个问题不太明白,春节为什么这么重要? 陈连山(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因为它是我国传统历法的第一天,是一年的开端。春节在古代其实一直叫年。我...
春节期间,某些专家学者再次呼吁保卫春节,且建议改造春节,怎样保护,如何改造,专家学者们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还有人发出春节如何走向世界的声音,但没有提出走向世界的...
再过几天,就是中国的新春佳节。 为此,本报特邀请了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几位学者一起来聊聊,这也是本版聊斋专栏的第一期―― 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围坐,餐桌上摆上具...
22日是农历的小年,朝阳区近十位书法家来到东岳庙,挥毫泼墨创作了大量对联和斗方,送到排队等候已久的市民手中。现场气氛极为火爆,前来采访的法国记者也对春联这种中国的稀...
我国从步入现代民族国家的时候引出在一个日历年里有两个新年庆典的问题。无论是在国家的日历类别里,还是在学术文献的表述里,元旦和春节在过去90多年里一直都是两个不同的节...
一旅游度假村举行祧神和太平锣鼓表演的春节民俗活动。 年画在乡村依旧盛行。 春联是依然流行的春节民俗。 烟花爆竹今年在北京等城市已经开始解禁。 沙龙人物:刘魁立(中国民俗...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 廖翊)节日有着特定的民俗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文化资源。而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社会意义尤为巨大。长期研究民俗文化的北京师范大...
正月初一凌晨,准确地说在子正时分(零点),新年在钟声中诞生,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岁之始,人们相互拜年庆贺。 拜年是岁首的主要活动。新年时节,人们身着鲜洁的新衣,四...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如同圣诞节对于欧美人,是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它的形成源远流长,形式丰富多彩,寓意十分美好。除了一些信仰内容,如迎神纳福,趋吉避...
提要: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是一对联系紧密的概念,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我们以春节为例,分析现代语境下的春节的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价值。春节在长期的历史传承中已经内...
春节 萧放著 2009年1月版 定价:36.00元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吃新年糕,老头子要戴新呢帽。这首流传于北方地区的年节歌谣,生动地传递了旧时民众盼...
春节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节日,春节原名为元日,它作为岁首的时间位置,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确立,而将元日更名为春节却不到百年。今年北京人的春节非同寻常。春节的鞭炮在被...
现在过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很多节日的精神和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深刻挖掘,使得过节越来越流于物质形式表面。中秋、端午逐渐沦为月饼节,粽子节!在刚刚结束的全省文化工作会议...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 节日 ,自上个世纪以来,其处境在 传统节日 中算是比较好的:除了1928年5月至1934年初民国政府曾强行禁止一切场所使用旧历,文革期间曾停止春节假期,...
从真善美中追寻春节的意义 陈连山 古语说得好:仓廪实,然后知礼仪。初步摆脱了物质贫困的中国社会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精神生活的贫困了。千百年来曾经给人们带来无穷诗意和价值...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子要吃新年糕,老头子要戴新呢帽。这首北方广大地区流行的年节歌谣,生动地传递着旧时民众盼望新年的热切心情。 当今的春节虽然...
[摘要]春节是中国最普遍、最重要的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活动。这些节日民俗活动在哲学、伦理、社会关系和心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统一的春节民俗有...
《春节》 作者:萧放 三联书店,2009年1月版;全书10万字,插图60帧;定价:36元 一、历史文献 [清]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 中法汉学研究所:《风俗通义通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