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清水江中下游苗侗族地区民间遗存着大量的碑刻,碑刻涉及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内容,对了解和研究这一地区的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这些碑刻...
内容摘要: 众所周知,传统史学忽视女性历史的书写,而苗族女性史料则更少见于正史。运用民间遗存的各种文献,虽不免会遇到碎片化的窘境,然若从全国大量发现的民间历史文献中仔细...
内容摘要: 少数民族文献在现代文献中占有占有重要的地位,苗族贾理是苗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对苗族历史和社会有记述,也是今天识别相邻民族的口头文献。“卡”是苗语对古代文献...
内容摘要: 发现于天柱县的“春花鱼鳞册”在新出的清水江文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鱼鳞册所载“田主”身份的考察,结合清水江地区典田、借贷文契的特点,显示永佃制在当地耕地经营...
内容摘要: 在当今时代,中国正面临因快速城镇化发展而带来的诸多问题。苗族地区城镇化如何发展,需要从一个多维的角度去审视和考量。地理环境不是既定不变的体系,不同的人群...
内容摘要: 民国时期学界对土司问题的认知,经历了从一般的地方内政事务向边政问题转变的过程。这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近代边疆观逐步建构和完善以及西部边疆地位不断提升的结...
内容摘要: 民族认同是民族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特殊的区域效应和民族特点,西南边疆各民族在认同方面存在多元化选择,主要是地方语境下的选择和国家语境下的选择。地方...
内容摘要: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辟“苗族古经研究”专题研究栏目,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中国苗族古经采集整理与研究”(编号13&ZD137)项目组成员及其相关研究...
内容摘要: 洪武时期,明朝对北元蒙古官民采取了劝谕归降、恩惠怀柔的招抚政策。在招抚政策的影响下,从洪武元年至洪武三十年间,一大批故元官民归附明朝。这些归附官民逐渐融入当...
内容摘要: 在某一民族的宗教祭辞中,往往隐含着一些能够折射该民族所处生境特征的植物、动物,乃至山川形胜。为此,通过对具有民族归属的宗教祭辞进行研读,找出其间所含标识...
内容摘要: 清水江文书研究,既要学习继承敦煌、徽州文书甚至传统历史文献研究方法与思路,更要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路径。口述史的尝试,便是对文书研究的一个有益探索...
内容摘要: 何福生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回族武术家,出生传统武术之家,在中央国术馆接受了系统的国术教育,又活跃在新中国的武坛上达数十年之久。他经历了"新""旧"武术发展的过...
内容摘要: 山地苗族的经济形态在近代发生了至少两次重大改变,第一次是从游耕经济变为保守型定耕农业经济,第二次是从保守型农业向市场化转变。在这当中,有些苗族村寨却一步迈入...
内容摘要: 尽管清水江文书已有50万件的估计,但已探明的明代文书只有13件,且地域只是下游地区的三穗、天柱、锦屏3县。然而13件文书遗存却是该地区弥足珍贵的文物,又给我们研究这...
内容摘要: 在以回族居多的宁夏海原县,生活着一支甘青特有民族东乡族,自清末始,他们从甘肃东乡陆续迁徙至此。在新的生存空间中,他们经历最初"回回""回民"的认同,再到20世纪...
内容摘要: 民族关系的动态性特征的真实性表现来自交往过程,而非外在表现的静态特征。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区的案例显示,民族关系和族群认同的表征方式是情景性和多元性的,民族关...
内容摘要: 至今有关苗族古歌语言的研究成果极少,且集中在对某一方言苗族古歌中词汇的分析和探讨,没有对苗语各方言古歌的词汇进行整体上的比较和分析,更没有涉及古歌的语法...
内容摘要: 分析遗存的明代清水江文书发现,苗、侗民族聚居的清水江流域明代地土占有形态由原来主要的土司占有领地转化成苗田、屯田和民田三种类型构成,分别对应着国家、土司...
内容摘要: 朝觐作为伊斯兰教最大的宗教仪式和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跨国宗教活动,它的年度性举行使全球穆斯林不再是"想象的共同体"。通过参与朝觐仪式,朝觐者可祛除内心原有的过...
内容摘要: 维吾尔族传统社会中的很多"社会设置"如习俗、仪式、社群,发挥着社会整合功能,通过文化自救(纠正偏差行为)、经济自救(互助)等方式,使维吾尔族民间社会运行有序...